高被動持股的股票表現不佳,摩根士丹利指出
根據摩根士丹利最近的一份報告,擁有高比例被動持股的股票並未持續超越擁有低比例被動持股的股票。過去十年來,美國的被動股權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吸引了2.8兆美元的累計資金流入,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主動管理基金卻流出了3.0兆美元。
這一增長使得標普500指數中中位數股票的被動持股比例從二十年前的18%上升到今天的26%。然而,儘管被動持股的比例上升,擁有最高被動持股的股票表現卻是參差不齊。
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師在報告中表示:「對於選股者而言,公司的被動持股比例對估值倍數的影響遠不如基本面特徵重要。」他們補充道:「擁有最高被動持股的股票並未持續超越擁有最低被動持股的股票。」
該公司的分析使用了一種等權重的、行業中立的因子,測試不同被動持股水平的股票相對表現。結果顯示,儘管擁有高被動持股的股票直到2014年為止表現良好,但此後表現已經停滯,並在過去五年中回吐了大部分早期的增長。
報告的主要觀察是,被動持股並不在估值倍數的決定中扮演重要角色。報告指出:「在控制了基本面後,被動持股並未能解釋任何額外的估值倍數變化。」
這項研究發現,基本面指標如盈利增長預期、利潤率和資產周轉率對價格與盈利比(P/E)倍數的變化影響更為顯著,解釋了50%的變化。而當考慮被動持股時,並未增添任何有意義的解釋能力。
此外,數據顯示各行業之間存在差異。房地產行業的被動持股中位數始終保持在24%的最高水平,而能源行業通常在17%最低,儘管在過去十年中上升了8個百分點。
更重要的是,標普500中的大市值股票,如「七大巨頭」,其被動持股的平均比例略低於指數的其他股票——分別為22%和25%。策略師指出:「在所有標普500股票中,市值與被動持股之間的關係似乎略顯負面。此外,市場市值變化僅能解釋6%的被動持股變化。」
他們還指出,近年來,整體標普500指數的被動持股與指數中的中位數股票之間出現了差距,顯示被動持股在最大的股票中的集中度有所減少。
這項研究顯示,雖然被動投資的興起似乎是市場的一個重要趨勢,但其實際上對股票的長期表現影響有限。這提示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應更加關注基本面因素,而非僅僅依賴於被動持股的比例。
從這份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被動投資的普及性越來越高,但真正能影響股價和估值的,依然是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場環境。這對於投資者而言,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視角,即在選擇投資標的時,不應過度依賴被動投資的流行趨勢,而是應該深入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根據網上資料所翻譯及撰寫,過程中沒有任何人類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