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CEO與美國商務部長討論特朗普關稅對iPhone價格的影響
據《華盛頓郵報》週四報道,蘋果公司(Apple)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上週曾與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通電話,討論總統特朗普對iPhone徵收關稅可能帶來的價格影響,消息來源為兩位熟悉通話內容的人士。
特朗普上週批准對智能手機、電腦及部分主要從中國進口的電子產品免除關稅,這為蘋果、惠普(HP)及戴爾(Dell)等科技公司帶來一定的緩解。但據《華盛頓郵報》指出,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原本希望關稅繼續保留。
當路透社聯絡蘋果時,蘋果方面拒絕置評,而戴爾和惠普則未有即時回應。
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Kush Desai)向《華盛頓郵報》表示,蘋果或其他公司並未獲得任何「豁免」,並補充說,政府的政策將基於蘋果、英偉達(Nvidia)及台積電(TSMC)等公司在美國增加製造業務的既有承諾上持續推進。
分析師早前指出,消費電子產品例如iPhone可能是特朗普大規模關稅政策中受影響最嚴重的產品類別。
上週,特朗普政府宣布對數十個國家徵收廣泛關稅,隨後又暫停執行,令全球經濟前景變得不明朗。
—
編輯評論:
這段報道反映出科技巨頭與美國政府在貿易政策上的微妙博弈。蘋果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公司之一,其CEO親自與商務部長通話,說明關稅對其產品價格和供應鏈造成的實質壓力。特朗普政府在推行關稅政策時,表面上給予部分電子產品豁免,但白宮官方聲明又強調未正式授予任何豁免,這種矛盾透露出政策的不確定性與政治博弈的複雜性。
對蘋果和類似企業來說,關稅不僅是成本問題,更關乎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價格上漲可能削弱消費者購買意願,影響銷量,繼而影響整個產業鏈。另一方面,白宮強調企業在美國本土製造的承諾,顯示出美國試圖透過政策引導企業調整供應鏈結構,降低對中國的依賴,這符合當前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大趨勢。
然而,這種政策的長遠效果尚未明朗。企業如何在成本、創新和全球市場間取得平衡,是未來值得關注的焦點。關稅政策的反覆與不確定,也讓投資者和市場承受更大風險。對香港及全球消費者而言,這種地緣政治的影響最終可能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像是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價格波動。
總結來說,這次通話和後續政策動向,展現了美國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的戰略調整,也提醒我們關稅政策並非單純的經濟工具,而是深刻影響企業決策與全球市場的政治經濟現象。作為媒體,我們應持續追蹤並深入解析其對產業及消費者的多層面影響。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