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蘋果或於今年秋季悄悄調高iPhone售價,卻不會將責任歸咎於關稅
最新款iPhone今年秋季或會以更高的價格推出,即使標示的售價未必改變。
部分分析師預期,蘋果可能會因應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所實施的關稅而調高新一代iPhone的售價。華爾街日報週一報導,蘋果正考慮這個選項,這將是該公司最重要的產品少有的價格上調。
不過,若直接以關稅為由調高價格,可能會引來特朗普的反感——已有其他科技公司因此吃過苦頭。因此,分析師認為蘋果可能會把價格上調的原因歸於新加入的人工智能功能或硬件升級,或者透過對額外儲存空間等配件收取額外費用,避免讓消費者直接看到售價的變動。
另外,蘋果預計今年推出更纖薄的新iPhone款式,這也為調整整個產品線的定價策略提供了契機。加上蘋果已用價格較高的iPhone 16e取代以往的入門機款iPhone SE,令新iPhone的入門門檻提高。
D.A. Davidson投資集團科技研究主管Gil Luria表示:「我們談論的價格上調,不一定是同一款機型的直接加價,也不一定表示iPhone 17會比等同的iPhone 16貴,蘋果有很多方法可以調整價格。」
蘋果方面未對此置評,並未公開說明是否會因關稅調整產品售價。
關稅帶來的兩難局面
關稅使蘋果陷入進退兩難。儘管蘋果正積極將供應鏈轉移到印度和越南,但大部分iPhone仍在中國生產。中國的高額關稅意味著蘋果要麼提高售價,要麼自行吸收成本,從而削減利潤。蘋果CEO Tim Cook曾表示,僅2025年第二季關稅就可能讓蘋果損失9億美元,但公司計劃大部分美國市場的iPhone將由印度出貨。
目前智能手機類產品暫時免受互惠關稅影響,而美國政府於本週一宣布與中國達成臨時貿易協議,將在90天內降低關稅稅率。這些因素暫時降低蘋果和其他科技巨頭的財務風險,但關稅成本不會完全消失,白宮未來的貿易政策仍充滿不確定性。
投資公司Synovus的高級投資組合經理Daniel Morgan曾估計,若蘋果要完全抵消關稅影響,可能需要將裝置售價調高約30%。以此推算,iPhone 17的入門價將超過1000美元,遠高於iPhone 16的799美元起售價。
Wedbush分析師Dan Ives亦表示:「即使有最新協議,價格上調的時機可能已經來臨。」
不過,Tim Cook近年來一直努力與特朗普建立良好關係,包括出席其就職典禮以及宣布在美國擴大5千億美元投資,特朗普亦將此視為政治勝利。
Morgan指出:「這有點政治意味,若蘋果直接大幅調價,新聞標題會是『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會惹惱大眾。」
悄悄調價,減少標價震撼
蘋果可能會將價格上調的原因歸因於其他因素,例如新引入的人工智能功能或硬件升級。
不過,蘋果早在去年10月就在iPhone 16推出後不久推出了名為「Apple Intelligence」的AI功能,而新版Siri亦因故延遲推出。Morgan質疑:「消費者會否認為這些升級值得額外付費?」
華爾街日報報導,蘋果確實考慮將價格調整與這些升級綁定,即使關稅是背後的推動因素。
此外,據彭博社及TFI Securities報導,蘋果有傳將推出更纖薄的新款iPhone,可能命名為iPhone 17 Air,定位為高端機型,類似三星最新發表的Galaxy S25 Edge,這給蘋果機會重新調整全線產品的價格結構。
今年2月,蘋果在iPhone 16e首次搭載自家蜂窩調製解調器,這也是硬件上的變動,未來新款或會以此為由調整售價。
FBB Capital Partners研究總監Mike Bailey認為:「消費者寧願為更纖薄的手機、設計或格式改變多付錢,也不想感覺自己在貿易戰中被迫買單。」
Luria補充,蘋果還有其他「不易察覺」的加價方法,例如減少免費儲存空間,並對升級收費,這不會直接改變標價,但會影響消費者實際支付的金額。
若蘋果真的調高價格,可能會以犧牲銷量為代價。近年iPhone銷售增長趨緩,消費者換機頻率放慢,不過2025年第一季iPhone收入仍較去年同期增長1.9%。
Luria指出:「調價的關鍵是確保不會犧牲銷量。」
—
評論與啟示
蘋果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成本壓力,選擇「巧妙」調價的策略,反映了科技巨頭在政治與市場間的微妙平衡。直接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雖然合理,卻可能引發公關危機和政治風波,尤其在特朗普及其支持者仍有影響力的情況下。
蘋果藉由新功能和產品設計升級來掩飾價格上調,是一種常見的企業策略,既能維持品牌形象,又減少消費者的反感。這種「隱性加價」手法,從減少免費儲存空間到推出更高端機型,均在提醒用戶,真正的成本增加往往藏在細節裡。
此外,蘋果的策略也揭示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即使嘗試將生產線遷出中國,也無法完全避免依賴中國製造。這種依賴使得關稅政策成為企業成本結構中的不確定因素,迫使蘋果不得不在價格、銷量與政治風險間找到平衡點。
對香港市場而言,這意味著未來iPhone售價或會逐步上升,消費者需準備接受更高的成本。另一方面,這也提醒消費者關注產品背後的國際政治經濟因素,理解價格變動不僅是技術升級的反映,更是全球貿易環境變化的縮影。
總括而言,蘋果此次調價策略的「隱形」手法,既是企業智慧,也是全球經濟博弈的縮影。作為消費者和市場觀察者,應從中看到科技產品價格背後的複雜因素,並思考未來科技與政治經濟如何更緊密交織。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