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投資者狂掃黃金基金,單周流入創新高達80億美元
根據美銀最新的「資金流動報告」,華爾街投資者上星期大舉流入黃金基金,資金淨流入高達80億美元,創下歷史單周最大流入紀錄。
同一時間,股票基金亦吸引了79億美元資金,但債券基金則流出201億美元,而現金資金更流出724億美元,為自今年一月以來最大規模的現金撤離。
歐洲股市吸金勢頭強勁,創2017年以來最大單周流入
歐洲股市資金流入強勁,單周淨流入60億美元,為2017年以來最強表現。
美銀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在報告中特別提及一種保守的投資策略——「永久投資組合」(Permanent Portfolio),該組合平均分配資產於現金、債券、黃金和股票四類資產。這種組合今年以來回報達4.7%,遠勝傳統的60/40組合(即60%股票、40%債券),後者同期則下跌5.4%。
Hartnett指出,「60/40組合長期優勢已降至14年新低」,凸顯在當前市場波動中,更均衡和多元化的資產配置更具吸引力。
展望2025:債務、赤字與去美元化成主題,建議押注債券、國際股票及黃金
美銀對2025年的宏觀展望聚焦於三大主題:債務、財政赤字及去美元化。Hartnett建議投資者「長期持有大類資產」(Bonds、International stocks、Gold),反映他們預期美國政策將於今年稍後階段轉向,包括降關稅及可能的貨幣寬鬆。
這一策略同時考慮到通脹壓力持續、全球分裂加劇及政策失誤風險。
第二季度投資策略:繼續逢高沽貨,等待聯儲降息及關稅減免明確訊號
展望第二季度,Hartnett建議投資者繼續「逢高賣出」,直至有明顯跡象顯示美聯儲將降息及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推動減關稅。
在股市方面,他認為標普500指數若跌至約5,400點,可開始小量買入(「nibble」);若跌至5,100點,更可採取較積極買入策略,尤其若出現「政策恐慌」跡象;而他亦建議在4,800點左右「大舉買入」(「gorge」),因為該水平已反映市場對短暫且淺層衰退的預期。
區域資金流動:美股資金淨流出57億美元,日本及歐洲股市受青睞
地域方面,美國股票基金過去一周錄得57億美元資金淨流出;而日本和歐洲股票基金則分別迎來24億及60億美元淨流入。新興市場基金則出現32億美元的贖回。
在固定收益市場,投資級債券基金連續兩周流出111億美元,創2022年中以來最差紀錄。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同樣出現資金流出;惟美國國債基金則持續有溫和需求,過去六周累積流入26億美元。
—
評論與啟示
這份報告反映出當前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與動盪,投資者正從傳統的60/40股票與債券組合轉向更為均衡且多元化的「永久投資組合」,強調黃金與現金等避險資產的重要性。這提示我們在面對經濟和政策多重風險時,傳統的資產配置模式可能難以應對市場劇烈變化,投資策略必須更靈活且分散風險。
此外,華爾街大手掃貨黃金基金,正是對全球通脹壓力、地緣政治緊張及貨幣政策不確定性的直接反映。黃金不僅是通脹避風港,更是市場信心動搖時的安全資產。
Hartnett對2025年的預測指出債務與赤字問題將持續發酵,加上去美元化趨勢,這對全球資本流向及貨幣體系將有深遠影響。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靈活調整資產配置,尤其在美元地位或生變的背景下,黃金與國際股票的配置價值或將提升。
最後,建議投資者在市場波動中保持謹慎,利用逢高賣出策略控制風險,並在政策明朗化後逐步買入。這種策略既防止過早進場帶來損失,也避免錯失反彈機會,符合現階段不確定性高企的投資環境。香港投資者亦應借鑑此策略,合理分散風險,警惕全球宏觀經濟變數帶來的影響。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