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華為AI晶片挑戰Nvidia?中國晶片崛起之路

華為能否追上Nvidia?中國AI晶片自立之路分析

雖然華為一開始因為智能手機而成名,但這間中國科技巨頭現時已經蛻變成中國科技產業的基石。正如美國有Intel(英特爾)(NASDAQ: INTC)作為戰略資產,中國的華為(HWT.UL)亦正積極擴展其在半導體、人工智能(AI)、電訊等領域的影響力,最終目標是確保中國在美國嚴厲出口管制下的科技自給自足。

中國最近透過DeepSeek這個AI項目,已經證明自己有能力在AI晶片市場撼動國際格局。根據《華爾街日報》消息,華為即將推出的新AI晶片Ascend 910D,有望超越Nvidia(輝達)的H100晶片——這款H100正是目前大多數大型語言模型(LLM)訓練的主力。

我們早前曾報導,Nvidia約有14%收入來自中國(如果計埋新加坡這個轉口地,比例可能高達33%)。隨住華為新一輪攻勢,Nvidia會否步Tesla(特斯拉)後塵,被中國對手BYD(比亞迪)迎頭趕上?

AI晶片現時排名與競爭格局

目前,Nvidia主打的B200晶片採用Blackwell架構,在效能上暫時無出其右。不過,晶片效能唔單止睇硬件,仲要睇實際部署情況。例如,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惠普企業)的El Capitan超級電腦,目前全球最快,採用AMD的EPYC處理器同Instinct MI300A加速器。

但因為Nvidia採用全方位整合策略,結合硬件、網絡同軟件,令佢成為數據中心AI運算的首選。AI熱潮初期,Nvidia主要賣A100加速器(Ampere架構)俾Meta、Microsoft、Alphabet等超級客戶,之後再推H100(Hopper架構)。

不過,2022年10月美國商務部開始限制A100同H100出口中國。Nvidia之後將兩款晶片「削弱」成A800同H800,繼續在中國市場銷售。

DeepSeek R1訓練期用H800,部署期就用華為Ascend 910C晶片。據DeepSeek團隊指,Ascend 910C效能約有H100的60%,採用7納米製程。相比之下,Nvidia Hopper同Blackwell加速器用台積電4納米製程,晶體管密度更高、運算力更強。

適逢美國進一步收緊出口管制,華為Ascend 910C晶片預計今年五月起大規模量產。下一代Ascend 910D雖然未能直接挑戰Nvidia H200或B200,但已經可以媲美H100同H200之間的水準。

中國AI晶片自給自足係必然?

中國目前要大規模部署AI晶片仍然困難重重。以Ascend 910C為例,華為要將兩塊Ascend 910B晶片合併,並透過成立多間空殼公司「瞞騙」台積電(NYSE: TSM)代工,這一點由《The Information》率先揭露。

可以見到,中國正處於中間過渡期,需要依賴大規模走私網絡來對抗美國商務部的晶片限制。不過,長遠來看,中國已經建立起屬於自己的AI產業鏈——華為負責設計,SMIC(中芯國際)負責生產,CXMT/XMT負責高頻寬記憶體(HBM)製造。

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料,中國似乎已經儲備超過一年用量的HBM。

換句話講,中國必須自建一個尖端晶片公司生態圈。美國則憑地緣霸權控制台灣台積電同南韓SK海力士的HBM生產。而三大晶片設計公司——Nvidia、AMD、Intel——總部都設於美國加州。

現時Intel同台積電正準備推出2納米製程,中國則仍然落後一代,計劃推出5納米技術。當然,美國亦能透過荷蘭ASML控管最先進的晶片製造設備,令中國難以取得最新技術。

但根據William Huo最新報告,中國中芯國際即使無ASML EUV機,仍有望量產5納米晶片。從這些發展趨勢來看,預計到2030年,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出口限制將會被逐步「破解」。

同時,中國手握全球90%稀土礦物精煉產能,這些材料是高端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資源,中國可藉此作為強大籌碼。

編輯評論:華為「追Nvidia」不只是技術賽跑,更是全球地緣政治的縮影

華為能否追上Nvidia,表面上看似純粹是科技競賽,但實際上背後牽涉全球供應鏈、地緣政治、產業政策以至國際貿易規則的角力。中國在AI晶片領域的突圍,除了反映本土企業在極端壓力下的創新能力,亦揭示美國出口管制政策的「兩面刃」效果——短期內確實拖慢中國發展,但同時迫使中國加速自立自強,甚至培養出一套難以完全封鎖的「灰色供應鏈」。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現時雖然在製程上仍然落後一至兩代,但只要能夠維持「夠用就得」的策略(即使效能未達頂級,大規模部署亦能彌補),再加上國內龐大市場需求,華為等企業完全有能力在AI應用場景上彎道超車。再者,稀土資源的主導權,將會是中國在國際博弈中的一張王牌,甚至可能換取技術交流或政策讓步。

長遠而言,全球AI晶片格局將由單一領導者(如Nvidia)走向多元化競爭。中國的AI產業鏈一旦成熟,即使未能完全超越美國,但已足以維持本土生態自給自足,對全球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對香港甚至整個亞洲科技界而言,這種變化既是挑戰,亦是機遇——如何在兩大陣營之間靈活定位,將成為未來科技發展的關鍵。

最後,這場「Nvidia vs 華為」的戰爭,最終勝負未必只看誰的晶片更快,而是誰能掌控更多的資源、人才、產業鏈與國際話語權。對於投資者、創業者及政策制定者,這無疑是值得持續關注的重大趨勢。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