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推出昇騰910C AI晶片,以挑戰英偉達在中國的技術競爭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即將於下個月開始大規模出貨其新型昇騰910C人工智慧(AI)晶片,業界消息人士確認了這一點。
這一舉動正值中國科技公司尋求國產替代英偉達H20晶片之際,後者目前陷入美國出口限制的困境。
華為通過推出昇騰910C,旨在助力中國推動技術獨立,特別是在外國晶片的獲取越來越受限之時。
目錄
* 應對美國限制
* 昇騰910C詳情
* 市場震動
* 未來展望
應對美國限制
美國加強了對中國獲取先進技術的限制,理由是國家安全問題。
英偉達的H100晶片於2022年被阻止進入中國市場,還未上市就遭到了限制;本月,美國特朗普政府對英偉達的H20晶片實施了出口許可證要求,這是中國AI開發者的常用晶片。
這些限制留下了一個空白,華為和其他本地玩家,如墨芯科技和伊達科技,正在爭相填補這一空白。
艾布萊特·斯通布里奇集團的技術專家保羅·特里奧預測,華為的昇騰910C可能會成為中國公司構建AI模型和推出推理系統的“首選硬體”。
華為在去年年底為這款晶片做好了準備,向中國科技公司發送了910C樣品並接受了早期訂單。
一些交付已經開始,表明該公司已準備好擴大生產。這一舉動符合北京的號召,鼓勵企業使用國內晶片,這一趨勢在路透社關於中國技術優先事項的報道中有所體現。
昇騰910C詳情
昇騰910C並不是一項革命性的創新,而是一項巧妙的演進。消息人士稱,它將兩個910B處理器組合到一個包中,使用先進的集成技術來媲美英偉達H100的性能。
雖然它可能無法超越英偉達更新的B200,但910C是為被鎖定在國外選擇之外的中國開發者而設計的。
其生產涉及一條複雜的供應鏈:中國的半導體製造國際公司(SMIC)使用其N+2 7nm工藝製造了一些零件,儘管產量不高是一個挑戰。
與此同時,某些910C晶片包括來自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的元件,通過中國公司曙光科技進行,這引起了華盛頓的關注。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商務部正在調查TSMC在910B處理器中發現的TSMC製造的晶片後,華為回應稱,它遵守監管規定,不使用TSMC製造的曙光科技晶片。
市場震動
華為的舉動可能會重新劃定中國AI晶片市場的格局,長期以來該市場由英偉達主導。據路透社報導,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預測,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可能會從2024年的80%下降到2025年的50%。
910C的價格和可用性使其對中國企業來說具有優勢,因為這些企業在壓力下不得不轉向國內選擇。相比之下,英偉達的H20晶片興趣不大,過去六個月只有五個國家級買家,而華為的910B晶片則有超過一打買家,根據採購記錄。
在美中技術對抗中,形勢非常微妙。除了英偉達外,美國的限制還影響了ASML等公司,後者無法向中國出口先進的晶片製造機器。
然而,華為和SMIC此前曾經歷過挑戰——SMIC的7nm晶片為華為的Mate 60 Pro提供了動力,這是一項令觀察家們感到驚訝的壯舉。華為在規避制裁方面的能力凸顯了其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未來展望
隨著910C晶片進入市場,它將推動中國的人工智慧雄心壯志,從訓練複雜模型到推動實時應用。
人們對華為是否能大規模生產晶片或長期內與全球競爭對手保持同步存在疑問,但其過往記錄表明它並非弱者。
Mate 60 Pro的成功表明,華為可以在壓力下交付,而910C則旨在繼承這一成功。
對於中國科技公司來說,910C是在美國控制趨緊的世界中生命線;對於華為來說,這是一個機會,進一步削弱英偉達的主導地位,鞏固其在中國科技領域的核心地位。
隨著全球AI競賽的升溫,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華為身上,觀察它是否能將雄心轉化為現實。
作為編輯,我對這篇文章的內容有以下想法:華為此次推出昇騰910C AI晶片,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在美中技術競爭中的戰略舉措。通過自研晶片,華為不僅能夠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還能進一步鞏固其在中國科技產業中的領軍地位。同時,這也反映出中國政府在推動國內晶片產業發展方面的決心和力度。然而,華為面臨的挑戰仍然不小,包括生產規模、技術升級以及市場競爭等方面。未來,華為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將是決定其在全球AI晶片市場中地位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