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下挫 華為籌備新晶片發佈引發市場震盪
市場發生咩事?
美國科技股於開市前表現疲弱,華為籌備推出新一代AI晶片,加上Nvidia(輝達)面對出口限制,令半導體板塊出現波動。
呢啲代表咩意思?
投資者信心動搖,科技板塊指數(Technology Select Sector SPDR Fund)下跌1.7%,半導體ETF(SPDR S&P Semiconductor ETF)亦跌1%。導火線係華為打算迅速發佈新款910C人工智能晶片,背後動力正正來自美國對Nvidia H20晶片的出口限制,Nvidia股價開市前跌3%。同時,Nano Dimension因其Desktop Metal部門的財務壓力,股價下滑近2%,公司正努力處理債務問題。連Uber都未能幸免,佢正與土耳其Trendyol Go洽談收購以擴展外賣業務,但開市前股價同樣跌超過1%。
點解你要關心?
對市場:科技板塊波動加劇
科技股開市前下挫,反映出目前市場正處於地緣政治緊張與創新競賽的雙重夾擊。華為積極推進晶片計劃,而Nvidia則被美國出口政策所掣肘,兩者形成強烈對比。對於依賴科技的行業來講,未來可能要面對更多變數,投資者宜採取審慎策略,應對不斷變化的局勢。
宏觀層面:科技冷戰棋局升級
華為在美國限制下積極推動晶片自主化,為中美科技競賽再添新章。中國企業加快本土創新步伐,勢必重塑全球供應鏈及競爭格局,甚至可能引發更廣泛的經濟政策變動。這一連串動作,無疑成為國際貿易與科技霸權角力的關鍵轉折點,對全球市場結構及未來科技領導權產生長遠影響。
編輯評論:華為晶片步伐與美國科技圍堵的雙面鏡
今次華為急推新一代AI晶片,係對美國科技封鎖的直接回應。值得關注嘅,不止係一時股價波動,而係全球科技產業鏈正經歷深刻重組。美國限制Nvidia出口,短期內可能令美資企股價受壓,但長遠看,卻有機會推動中國科技自主化提速,甚至培養出一批新興本地巨頭。對投資者而言,科技板塊已經不再單靠技術創新,地緣政治、政策風險、供應鏈安全等因素將會同樣舉足輕重。
對香港及亞洲投資者來講,這場「科技冷戰」既是風險,也是機遇。如何在全球科技產業分裂與重組中找出新贏家,將會是未來幾年投資決策的核心命題。香港作為中西交匯的金融樞紐,或許可以發揮「橋樑」作用,捕捉中美科技競賽下的新一輪資本及技術流動。不過,無論如何,投資者都要有心理準備,未來科技股的波動只會愈來愈大,傳統分析方法亦需要與時並進,才能真正掌握市場脈搏。
總結而言,華為與Nvidia之間的較量,是全球科技權力版圖重塑的縮影。這場棋局,遠未有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