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華為推出AI數據中心解決方案 推動智能運算新時代
迪拜舉行全球數據中心設施峰會 智能運算成焦點
2025年5月13日,主題為「推動數碼時代前行」的2025全球數據中心設施峰會於迪拜舉行,吸引超過500位智能運算產業領袖、技術專家及生態合作夥伴。大家齊集一堂,探討數據中心(DC)產業在智能運算時代的新機遇及發展路徑,同場更發佈了AI數據中心解決方案(AI DC Solution),加速業界邁向智能運算新紀元。
迎接智能運算黃金時代 共創雙贏未來
華為高級副總裁兼全球市場、銷售及服務總裁楊超斌在開幕致辭中表示,計算基礎設施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AI模型正為各行各業帶來效益,企業亦透過部署本地AI推理運算平台提升競爭力。預計到2028年,全球AI數據中心容量將超過100吉瓦(GW),單是能源基礎設施領域的市場規模已超過6,000億美元。
楊超斌指出,數據中心發展面臨三大挑戰:更高可靠性、更快部署速度及更大能源需求。華為認為,未來AI數據中心有三大發展趨勢:
1. 透過架構創新提升AI數據中心可靠性:可靠性是首要考慮。採用隔離式架構(如專用預製模組或遠端部署)可大幅提升系統可靠性,確保數據中心穩定運作。
2. 以模組化及預製式架構加快AI數據中心建設:華為PowerPOD採用全解耦架構,實現「一個集裝箱一個電力系統」,預製率超過九成,現場人手減少七成,縮短上市時間。
3. 以綠色能源及效率優化提升AI數據中心能效:可於園區內直接供應綠電或發展太陽能,並透過AI技術優化現有數據中心的能源效率。
構建智能運算時代堅實基礎
峰會期間,華為數字能源副總裁兼數據中心設施及關鍵電源產品線總裁何波發表主題演講,並全球發佈華為AI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推動業界進入智能運算時代。
何波指出,智能運算時代AI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發式增長,智能運算中心建設熱潮湧現,但同時面臨可靠性、快速交付、彈性部署及低總營運成本(TCO)等挑戰。針對這些問題,華為首次提出RASTM五大核心原則:
– **可靠(Reliable)**:產品、架構、智能管理及專業服務全生命周期保障可靠性。以華為鋰電池為例,從電芯、模組、設備到系統建立全方位安全防線,架構層面採用隔離式設計,系統層面結合雲端預警及現場巡檢,提前發現故障,確保安全。
– **敏捷(Agile)**:AI數據中心從組件到系統都需具備敏捷性,靈活應對AI服務的不確定性。PowerPOD採全解耦架構,深度整合UPS及鋰電池等子系統,實現戶外部署、按需擴容。模組化設計令產品在工廠預製及調試,交付周期由28周縮短至18周,AI服務更快上線。
– **可持續(Sustainable)**:高密度、高算力場景下,供電效率更為關鍵。要優先提升並聯系統效率,並大規模推行S-ECO模式。以華為模組化UPS5000-H為例,單機及並聯系統效率分別為97.5%及97.3%,S-ECO模式下更達99.1%,實現極致能效。
華為憑藉可靠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及專業諮詢設計能力,與夥伴共建AI數據中心方案,助力構建具備快速交付、全域可靠、最佳TCO及強大靈活性的智能運算中心。
發布鋰電池安全白皮書 提升數據中心安全水平
峰會期間,華為聯同國際電信聯盟(ITU),以及阿里雲、中國移動設計院、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等機構,發布《數據中心鋰電池應用安全白皮書》,從七大維度系統闡述如何提升鋰電池應用安全。白皮書強調,必須從電芯、模組及系統三個層面確保鋰電池本質安全,並優先選擇遠端部署。如需在數據大廳內專用機房部署,滅火系統必須採用水作為滅火劑,有效防止二次復燃,最大限度保障數據中心服務穩定運行。
編輯評論:AI數據中心的下一步——從「快」到「穩」的競賽
華為今次高調推出AI數據中心方案,無疑是全球智能運算產業又一個重要里程碑。過去數年,大家討論AI,大多集中於算法、算力芯片或雲服務平台,但其實背後的基礎設施才是真正決定AI發展速度的「地基」。今次華為將重點放在「可靠性」、「敏捷性」及「可持續性」三大方向,反映業界已經由「求快」轉向「求穩」和「求綠」。
值得留意的是,華為提出的PowerPOD模組化方案,將數據中心建設由傳統的「現場拼裝」進化到「工廠預製」,大大縮短交付時間,這種「工業化」思維其實與香港近年興起的組裝合成建築(MiC)有異曲同工之妙。未來,數據中心或許同樣會像積木般「即插即用」,甚至隨著AI需求變化而靈活擴容或縮減,這對地少人多的香港及大灣區尤其有啟發意義。
此外,鋰電池安全白皮書的發布,亦說明業界對於能源安全的關注已上升至戰略高度。AI數據中心耗電量驚人,如何確保能源供應穩定、綠色同時安全,將成為下一波競爭焦點。華為大力推動「綠電+AI優化」方案,或許會為本地能源轉型及碳中和目標帶來新思路。
總括而言,AI數據中心的競賽正由「速度」轉向「品質」與「可持續發展」。香港作為亞洲數據樞紐,應該積極吸納這類前沿方案,並思考如何在土地、能源、人才等多重約束下,打造既快又穩、既智能又綠色的新一代數據基建。這或許才是我們在智能運算時代立足國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