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中國加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華為國內生產助力縮小與美國差距
美國一名高級官員警告,儘管面臨嚴格的美國出口管制,中國仍在加速發展人工智能(AI)技術,企圖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美國工業和安全副部長傑弗里·凱斯勒(Jeffrey Kessler)周四告訴美國國會議員,中國科技巨頭華為預計在2025年生產多達20萬枚先進AI晶片,遠低於其國內需求,但他強調,這個數字不應被誤解為一種安慰。
「中國正在投入巨額資金,以增加其AI晶片生產,以及提高晶片的性能,」凱斯勒告訴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小組委員會,路透社報道。
「我們必須保持警惕,中國正在迅速趕上,」他補充說。
這個警告是在中美下一代技術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發出的,人工智能被視為戰略前沿。
自2019年以來,華盛頓對中國公司實施了廣泛的出口限制,切斷了他們獲得高端半導體和製造工具的途徑,試圖遏制北京的技術和軍事野心。
然而,這些限制正在迫使中國公司開發國產替代品。
華為的昇騰910C AI晶片雖然比美國科技巨頭英偉達的產品落後一代,但被定位為國內解決方案。
該公司據報計劃將2025年的大部分產量交付給中國客戶。
「我們的評估是,華為昇騰晶片2025年的生產能力將在20萬枚或以下,我們預計大部分或全部將交付給中國公司,」凱斯勒說。
白宮人工智能顧問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早些時候表示,中國的人工智能模型僅比美國落後3-6個月。
白宮後來澄清,中國的AI晶片仍然比美國落後1-2年。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中國官方媒體採訪時確認了技術落後,但表示公司每年投入超過250億美元來縮小差距。
英偉達則受到美國限制,禁止向中國出口其最強大的晶片,讓中國替代品在國內市場獲得優勢。
儘管本周在倫敦達成暫定的貿易休戰協議,但技術對峙仍未解決。
凱斯勒表示,近期沒有新的晶片出口限制,但強調需要持續警惕。
「這是一個不斷演變的局面,我們需要確保我們的控制措施保持有效,」他說。
作為編輯,我認為這篇文章揭示了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態勢。中國通過華為等公司加速發展國內人工智能技術,試圖縮小與美國的差距。美國則通過出口管制試圖遏制中國的技術進步。然而,這種競爭態勢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中國需要加大投入,以提高國內人工智能技術的水平,而美國則需要保持警惕,以確保其技術優勢。
此外,我也注意到,華為等中國公司正在加大國內生產,以滿足國內需求。這種趨勢可能會對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產生深遠影響。同時,美國政府也需要重新審視其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政策,以確保其有效性。
總之,這篇文章提供了中美人工智能競爭的最新動態,揭示了雙方在技術、政策和產業方面的博弈。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這種競爭態勢將持續下去,並對全球產業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