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四月最熱門買賣股票排行榜:投資者如何在關稅風暴中部署?
四月份對全球投資者來說可謂風高浪急。全球股市在「解放日」後一度蒸發高達九萬億美元市值,雖然在「暫停加息」消息刺激下略有反彈,但市場依然對關稅戰的未來走向保持高度戒心。
在這個月裡,亞馬遜創辦人Jeff Bezos模仿Elon Musk,帶領全女班太空人升空十分鐘,Katy Perry的零重力版《I Kissed a Daisy》成為社交媒體熱話,但這場「女性躍進」最終反而演變成一場大型「尷尬秀」。
回到現實,英國FTSE 100指數短暫跌破八千大關,是近一年來首次,不過月尾已幾乎回復原位。防衛股及大型銀行成為支撐主力,而中型股則開始有復甦跡象,反映本地投資信心逐步回暖。
美國方面,S&P 500指數則因關稅不明朗而承壓,企業盈利前景蒙上陰影。特朗普重返白宮首一百日,成績更被形容為自尼克遜以來美股表現最差(大家都知道尼克遜的結局吧……)。
那麼,四月英國投資者到底熱買哪些股票?又有哪些股份被拋售?
十大最熱門買入及賣出股票
英國高息藍籌成避風港
英國投資者繼續偏好本地藍籌高息股,尋求避險。Legal & General、HSBC(滙豐控股)、GSK(葛蘭素史克)等傳統防守型股份再度受捧。礦業股亦重獲青睞,Rio Tinto(力拓)首度進榜,Glencore則繼續穩佔一席。
BP(英國石油)更成為四月最受歡迎股份。油價跌至四年新低,加上BP首季業績令人失望,令股價回到2021年底水平,吸引投資者趁低吸納。同時,激進投資者Elliott Management持續施壓,要求公司策略大改革,市場亦盛傳收購消息。
Rolls-Royce(勞斯萊斯)則連續第九個月成為焦點。該公司作為美國航空零件出口大戶,對關稅變動極為敏感。雖然「解放日」後股價一度下挫近兩成,但管理層重申2025年指引後,股價迅速反彈,部分投資者亦選擇獲利離場,鎖定過去一年高達85%的升幅。
Legal & General(LGEN)現時息率高達9%,四月股價亦錄得17%低位至高位升幅,吸引大量買賣盤。新任CEO上任後積極簡化業務,出售房屋建築部門,專注三大核心業務。
美國股份方面,只有NVIDIA(輝達)及Tesla(特斯拉)入選。NVIDIA因出口中國受限,預計損失60億美元,股價一度受壓,但投資者FOMO情緒濃厚,最終幾乎收復失地。Tesla則因交付量下跌及成本急升,季度收入及盈利雙雙倒退,市場大幅下調預期。儘管如此,投資者仍看好其自動駕駛賭注的長遠回報,願意暫時忍受高估值壓力。
資金轉向防守,獲利了結成主旋律
賣出名單與買入榜大致相同,反映投資者一方面鎖定利潤,同時逐步轉向防守。
Lloyds(萊斯銀行)在創一年新高後遭到拋售,市場對汽車金融訴訟結果保持觀望。該行三月按揭貸款創新高,主因買家趕在印花稅假期結束前入市,但壞賬撥備上升及經濟前景轉差,令股價預測受壓。
Barclays(巴克萊銀行)則同時出現在買入和賣出榜。該行股價月內急跌兩成,現時接近十五年高位,投資者一方面期待盈利有驚喜,另一方面亦受惠於市場波動帶動投資銀行收入。
與比特幣掛鈎的Strategy(MTSR)則失寵。季度業績不理想,公司為購入更多加密貨幣積極籌資,但若比特幣價格持續下跌,或需被迫沽貨還債。
BAE Systems(英國航太系統)受惠於國防開支大增,今年累計升幅超過五成。不過,市場擔心其美國業務會受關稅衝擊,資金開始流向其他防守性更強的選擇。
四月最受歡迎投資信託
投資信託方面,格局大致不變,唯一新上榜的是F&C。
Scottish Mortgage(蘇格蘭按揭信託)連續三月成為最受歡迎信託,長線押注AI(NVIDIA、台積電)、金融數碼化(Revolut)、交通(比亞迪)及太空科技(SpaceX)等主題。
Janus Henderson City of London(倫敦城市信託)為英國高息股信託中最大及費用最低,六個月股價升幅達15%。該信託擁有58年連續派息紀錄,組合同時兼顧高息及高增長潛力,過去五年總回報達80%。
JPMorgan Global Growth & Income(摩根大通環球增長及收益)則繼續吸引追求均衡增長及保本的投資者。F&C Investment Trust則提供一站式全球股票配置,而Greencoat UK Wind(英國風能)以9%股息率及23%折讓成為撿便宜之選。
展望五月:關稅陰霾未散,審慎仍是主調
五月會有甚麼新變化?市場普遍預期,關稅戰的陰影短期內難以消散,投資者需在「特朗普式通脹」與全球增長放緩之間權衡風險。美國勞工市場強勁,但通脹依然高企,聯儲局或有機會再度收緊政策。
英國及歐洲股票估值則處於歷史低位,但地緣政治風險依然存在。審慎,似乎仍是大多數投資者的默認選項。
不過,新稅年已經展開,若你想盡早用好ISA或退休金額度,可參考我們的最佳ISA平台及SIPP供應商精選指南。
(數據截至2025年5月7日,回報以股價總回報計算。)
編輯評論:關稅亂局下的投資者心理與選擇
這篇文章揭示了英國投資者在全球經濟與政治動盪下的避險心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個股還是投資信託,資金都明顯流向「高息」、「本地藍籌」和「防守型」標的,顯示市場對短期不明朗因素(如關稅戰、經濟放緩)極為敏感。而在美國科技股方面,雖然NVIDIA和Tesla都面臨業績及政策壓力,但投資者卻未有完全撤離,反而趁低吸納,反映「FOMO」(錯失恐懼)情緒依然主導部分資金流向。
這種現象在香港市場亦屢見不鮮——當外圍不穩,港人往往會選擇本地地產、銀行、收租股等防守型資產,或追捧高息公用事業股。值得深思的是,隨著AI、綠能等新經濟主題逐步滲透英國主流投資組合,香港投資者是否也應重新審視自己的組合配置,避免過度依賴傳統防守股而錯過新經濟增長紅利?
同時,投資人對於「高息」的追逐,雖然有助於抗衡通脹及市場波動,但亦要警惕高息背後潛藏的風險——如BP、Rolls-Royce等個案,息高未必代表穩定,行業轉型或政策變化隨時令高息變成「陷阱」。因此,審慎選股、分散風險、靈活調整,才是亂世中的長勝之道。
最後,筆者認為,無論是英國還是香港,投資者在新稅年開局之際,應更著重資產配置與長線規劃,而非單純追逐短線熱門或高息標的。畢竟,市場永遠充滿不確定,唯有建立穩健、具彈性的投資組合,才能在風雨飄搖中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