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花旗銀行首季盈利超預期,交易活動激增推動業績增長
紐約消息——花旗銀行周二公佈的第一季度盈利超越華爾街預期,隨著市場波動加劇,客戶交易活動活躍,該行交易員獲得豐厚收益,令盈利更進一步接近目標。
這間美國第三大銀行的盈利表現與同行如摩根大通、 美國銀行及摩根士丹利相似,都受惠於股票交易增長。儘管行業整體盈利攀升,但高層警告美國關稅政策為經濟前景帶來陰霾。
花旗銀行的有形普通股權回報率(ROTE)在第一季度達到9%,逐步逼近明年10%至11%的目標。
股價在當日下午交易時段上升2.7%,但今年迄今已下跌10.2%。
儘管經濟增長前景存在不確定性,該行仍維持全年收入及開支指引。
行政總裁簡·弗雷澤表示:「我們持續協助客戶應對不確定環境。當長期貿易不平衡及其他結構性變革塵埃落定後,美國仍將是全球領先經濟體,美元亦將保持儲備貨幣地位。」
股票交易收入飆升23%
今年首季股票交易收入激增23%,投資者在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政策及中國初創公司DeepSeek推出低成本人工智能模型的影響下調整投資組合。
花旗銀行首季淨利潤增長21%,達41億美元,每股盈利1.96美元,超出LSEG預估的1.85美元。
投行收入則增長12%,主要來自併購諮詢。不過,弗雷澤在電話會議中透露,第二季活動因不確定因素有所減少。
她指出:「大多數客戶暫停計劃,市場上沒人願意冒險下注。」
華爾街多名CEO警告,美國關稅可能引發經濟衰退風險,令市場氣氛由年初的樂觀轉為謹慎。關稅或加劇通脹,抑制經濟增長,降低企業併購及借貸意欲,消費者信心走弱亦可能影響消費及貸款需求。
首席財務官馬克·梅森指出:「關稅、貿易政策及其他政策的不明朗,為增長前景帶來壓力。」
花旗銀行因增長預期下降而提高貸款損失準備金,信用成本從去年同期的23.7億美元升至27.2億美元,主要反映失業率預估上調,但借款人違約率仍在預期範圍內。
回購股份及合規進展
該行首季回購股份17.5億美元,高於預期的15億美元,計劃第二季繼續回購相若數量,且無監管限制。
弗雷澤表示,花旗正積極回應自2020年以來的監管要求,降低風險。不過,梅森未有定下解決合規命令的目標日期,因數據完整性等問題需較長時間處理。
銀行因合規進展不足,2024年削減高層獎金,去年亦被處罰罰款。未來將增加處理監管事項的支出,2024年預計達30億美元。
據路透社上月報導,花旗計劃減少資訊科技合約人員,轉而增聘數千名IT員工,以應對監管壓力。
弗雷澤讚揚特朗普政府考慮調整銀行監管,期望新措施更聚焦重大金融風險,令銀行更易促進經濟增長。
關於該行墨西哥分部Banamex的上市計劃,梅森表示仍按計劃於年底前進行,但監管及市場狀況或會推遲至2026年。
弗雷澤近期重組的兩個部門首季表現改善。由前摩根大通高管Viswas Raghavan領導的銀行部門收入增12%,達20億美元。該行亦在多宗大型交易中擔任顧問,包括強生以146億美元收購神經藥品製造商Intra-Cellular Therapies。
由前美國銀行高管Andy Sieg負責的財富管理部門創下21億美元收入新高,同比增長24%。
投資者關注花旗估值是否合理
儘管花旗成為市場焦點,投資者仍質疑其估值是否合理。InvestingPro的先進人工智能分析了花旗及其他數千隻股票,發掘潛在價值股,但花旗並未位列最被低估之列。
—
評論與啟示:
花旗銀行這次盈利增長主要受益於市場波動帶動的交易活動,反映出金融機構在不確定環境下能迅速調整策略,利用短期市場機會創造收益。然而,這種依賴市場波動的盈利模式也帶來風險,尤其在關稅政策和全球經濟前景仍充滿變數的情況下。
花旗積極應對監管挑戰,增加合規投入及內部人員配置,顯示其對於長遠穩健經營的重視,這對於投資者而言是一個正面訊號。另一方面,管理層對於美國經濟仍抱持信心,強調美元及美國經濟的領先地位,但同時也坦承政策不確定性對業務活動造成壓力,這種謹慎態度值得市場關注。
此外,花旗在併購及財富管理領域的業績提升,展現了其多元化業務結構的韌性。這對於希望在波動市況中尋求穩定回報的投資者來說,是值得留意的亮點。
總括而言,花旗的表現揭示出大型銀行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時期如何平衡風險與機會,未來能否持續達到甚至超越盈利目標,將取決於其對宏觀經濟變化的應對策略及監管環境的演變。投資者應密切留意其合規進展及市場政策動向,審慎評估其長遠價值。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