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研發AI工具 只需自拍照即可預測生物年齡及癌症存活率
大家都知道,人類的老化速度因人而異,壓力、吸煙、基因等因素都會在我們的面容上留下痕跡。最近,科研人員開發出一款由人工智能(AI)驅動的新工具,只需一張自拍照,就能判斷你身體的老化速度——這並非為了取笑或讚美,而是用來評估健康狀況。
在最新發表於《柳葉刀數碼健康》(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期刊的研究中,研究團隊利用近59,000張人臉照片訓練AI模型,估算人們的生物年齡,即根據細胞健康狀況判斷的年齡,而非實際出生年齡。
他們將這個名為“FaceAge”的模型應用於約6,200名癌症患者,結果發現癌症患者的外觀年齡平均比實際年齡大約五年,且FaceAge的評分普遍高於非癌症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該模型還幫助醫生更準確地預測接受緩和治療的癌症患者的短期存活期,只有最優秀的醫生預測結果才能與FaceAge相匹敵。
Mass General Brigham醫療機構的AI醫學項目主管、研究作者之一Hugo Aerts表示:「一個人看起來的年齡與實際年齡的差異,真的很重要。」
緩和治療的潛在應用
研究者指出,這項工具未來有望協助醫生與癌症患者作出有關生命末期護理的決策,同時也能應用於其他健康領域。Mass General Brigham的癌症醫生、研究作者Ray Mak博士說,FaceAge或可成為早期健康風險的監測系統。
「隨著我們越來越多地將多種慢性病視為與老化相關的疾病,準確預測個體老化軌跡變得尤為重要。」Mak說。
不過,FaceAge目前仍有一些限制,例如主要以白人為訓練對象,且外界因素如光線或化妝品對結果的影響仍未明朗。研究團隊正計劃擴大研究範圍,納入更多醫院和不同階段的癌症患者,並測試FaceAge對整形和化妝等因素的準確性。
雖然在診所實際應用FaceAge還有一段路要走,但Mak相信這為從照片中發掘生物標誌物開啟了全新可能。
—
50歲以下癌症病例上升 乳癌、結腸癌、腎癌及子宮癌增幅最大
美國政府最新研究顯示,50歲以下的癌症病例雖然罕見但持續上升,尤其以乳癌、結腸癌、腎癌及子宮癌增幅最為明顯。研究涵蓋2010至2019年間,美國年齡介乎15至49歲的超過兩百萬宗癌症病例。
在33種癌症類型中,有14種在至少一個年輕年齡組別呈上升趨勢,且約63%的早發癌症病例發生在女性身上。該研究發表於《Cancer Discovery》期刊。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癌症風險專家Tim Rebbeck指出,這種趨勢反映了深層次的健康問題,呼籲更多資金投入相關研究。
研究比較2019年的癌症發病率與2010年預期數據,發現乳癌新增約4,800宗病例,結腸癌2,000宗,腎癌1,800宗,子宮癌1,200宗。好消息是大部分癌症的死亡率並無上升,惟結腸癌、子宮癌及睪丸癌的死亡率有所增加。
至於原因,專家表示需進一步研究,現有數據庫缺乏風險因素及醫療服務的相關資料。現時假設包括肥胖率上升、癌症篩查指引變動及女性初孕年齡推遲等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癌症都呈上升趨勢。肺癌及前列腺癌等多種癌症在年輕人中有下降趨勢,這與美國長期吸煙率下降及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測試指引更新有關。
—
評論與啟示
這兩篇報導揭示了醫療科技與癌症流行病學的最新進展,特別是在年輕人癌症發病率提高及利用AI評估生物年齡的領域。
FaceAge的誕生展示了AI在醫學診斷及預後中的潛力,尤其是在癌症緩和治療方面,為醫生提供更客觀的判斷依據。然而,該工具仍須克服種族多樣性不足及外部因素干擾等挑戰,才能真正走進臨床應用。
另一方面,年輕人癌症發病率上升警示我們,傳統認為癌症是老年病的觀念需被重新審視。肥胖、生活方式改變、環境因素等皆可能是推手,凸顯了公共衛生政策與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對香港社會而言,這提醒我們要關注年輕一代的健康風險,積極推動健康生活方式,同時加強癌症篩查和早期診斷服務。此外,AI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如何在保障個人隱私和倫理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這些工具提升醫療服務質素,是未來值得深思的課題。
總括而言,這些研究不僅推動醫學科學的前沿,也為我們提供了重新審視健康與疾病的視角,令科技與醫療的結合更具人文關懷和實際價值。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