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rnstein指美股與亞洲股市分化趨勢或將持續 「大輪動」現象有理據
根據Bernstein的分析,自今年2月中旬起,美國股市與亞洲股市出現明顯分化趨勢,預計這種「大輪動」現象將會持續。Bernstein認為,隨著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以及海外市場相對估值優勢,資金正從美股轉向亞洲市場,這波資金流動具備持久力。
截至目前,標普500指數今年累計下跌約8.6%,而日本股市及亞洲(日本除外)股市則分別微升0.7%及0.3%,幾乎擺脫跌勢。Bernstein表示,這種脫鉤現象始於「美國例外論受到挑戰」,並隨著關稅不確定性加劇、美元及債券收益率波動而加速。
Bernstein特別看好亞洲市場的表現,點名日本、印度和韓國為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標的。近期資金流向數據亦印證此趨勢,雖然2024年美股仍吸引最多資金流入,但3月25日當周首次出現大規模資金流出美股,轉而流入歐洲(200億美元)及日本(70億美元),4月9日後一周亦出現類似情況。
Bernstein分析師指出,「儘管外界不斷討論大輪動離場美股,但流入美國股市的資金仍大幅領先其他地區。」
歷史上,自1989年起,亞洲(日本除外)在美股下跌期間有12次表現優於美國股市,通常持續約四個月。日本則有五次類似的分化現象,持續約五個月。在這些時期,內需導向行業及價值股表現領先,Bernstein預計這一模式將繼續延續。
亞洲股市還受惠於相對估值及盈利優勢。Bernstein指出,美股目前市淨率高達3.9倍,處於偏高水平;相比之下,日本市淨率僅1.3倍,預期市盈率約為13倍,接近歷史低位。日本亦正處於盈利上調週期,市場共識預計今年GDP增長0.9%,而亞洲(日本除外)及美國則分別預期GDP將下跌0.8%及0.9%。
—
評論與啟示
Bernstein的報告揭示了一個值得香港及全球投資者深思的趨勢:美股的「獨大」時代或正面臨挑戰,亞洲市場的吸引力正在上升。這不僅是資金流向的簡單輪動,更反映了全球經濟結構、政策環境及估值水準的變化。
首先,亞洲市場尤其是日本、印度和韓國的相對低估值及經濟基本面改善,為投資者提供了價值洼地。這對於習慣追逐美股科技股的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重新評估資產配置的信號。
其次,Bernstein提及的「美國例外論受到挑戰」值得關注。過去十多年,美國股市憑藉科技創新及寬鬆的貨幣政策成為全球資金避風港,但中美貿易摩擦、利率走勢及美元波動加劇,開始削弱這一優勢。亞洲市場的多元化與內需驅動特質,或成為未來資金的新寵。
最後,這種分化也提醒投資者要留意全球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不能盲目追高單一市場。適度分散風險,關注估值合理且基本面穩健的亞洲市場,或許是未來幾年理想的策略。
總括而言,Bernstein的分析不僅預測了未來資金流向,更促使投資者反思全球資本市場的新格局。對於香港投資者而言,把握亞洲市場的機遇,同時警惕美股潛在調整風險,是當前投資決策的重要課題。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