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美股史詩級反彈:從熊市到牛市的驚人逆轉
美國股市近日上演了一場史詩級大反彈,短短數週內抹去了高達8萬億美元的損失,創下自1980年代以來最快的復甦速度。截至上周五收市,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100指數今年已上升2%,而更廣泛的標普500指數亦錄得1.3%的年度升幅,雙雙由熊市邊緣強勢反彈。
美中貿易休戰提振市場信心
這次市場大逆轉的最大推手,正是美中貿易關係取得突破。5月10至11日於日內瓦舉行的美中貿易談判,由美國財長Scott Bessent、貿易代表Jamieson Greer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主導,雙方最終達成重大降溫協議。美國對中國貨品的關稅由145%大幅降至30%,中國對美國產品的關稅亦由125%減至10%,新措施於周三生效,成功避免了雙邊經濟「冷戰」升級。
投資者樂見外交進展
5月12日雙方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建立新諮詢機制,中方亦承諾放寬部分非關稅措施,包括對關鍵稀土礦物的出口限制。投資者普遍對這場被官方稱為「休戰」的協議表示歡迎,認為有助防止全球經濟進一步脫鈎。
中東經濟協議進一步推高美股
美國總統特朗普最近的中東之行亦為市場注入新動力。5月13日他到訪沙特阿拉伯,沙特承諾未來四年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涵蓋能源、國防及科技等領域。美國科技巨頭亦與沙特合作,承諾投資800億美元於新興科技。卡塔爾同意購入160架波音飛機,交易價值2,000億美元,阿聯酋亦簽署價值2,000億美元的協議,包括大量飛機訂單、能源合作,以及與Nvidia合作開展人工智能項目。
27個交易日由熊轉牛
納斯達克100指數由2月19日高位至4月7日低位曾急挫25.6%,但之後僅用27個交易日便強勢反彈29.5%,由熊市一舉翻身為牛市,令不少機構投資者措手不及。
華爾街分析大幅修正預測
市場急速反彈,迫使華爾街多間大行緊急調高預測。高盛將標普500年終目標由5,900點回調至6,100點,理由是貿易緊張降溫、衰退風險降低,並將中國股票評級提升至「增持」,顯示全球市場信心回升。摩根大通則於5月14日撤回美國經濟衰退預測,指「嚴苛關稅下調」有助減少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
美中AI雙強格局成形
儘管美國對中國芯片出口限制仍在,但中國正加快人工智能自主步伐。中國企業在低成本AI模型(如DeepSeek)及自家芯片(如華為Ascend 910C)上取得突破。投資者若同時分散投資於美國科技巨企及中國新興AI公司,將可取得更佳平衡。
文章亦提到:「雖然美國的『例外主義』出現裂縫,但Nvidia、Google、Amazon、Microsoft、Apple和Meta等美國企業仍然表現卓越,擁有高利潤和強勁盈利能力。」投資這類企業,有助投資者抵禦市場波動。
全球AI競賽擴展至多國
AI競賽已經超越美中兩強,阿聯酋、印度、新加坡、沙特等國家正積極建設本土AI生態圈。阿聯酋通過「UAE Stargate」AI樞紐與Nvidia、Cisco、Oracle及OpenAI等美國科技巨頭合作。沙特的「Humain Initiative」則採購了Nvidia 18,000枚Blackwell AI芯片,建設500兆瓦數據中心,並與AMD、Qualcomm等公司簽訂合作協議。
AI熱潮規模之大,已無法被單一國家壟斷。全球創新樞紐蓬勃發展,即使貿易戰引發不確定性,科技行業仍有望持續增長。
反彈後需警惕調整風險
經過急升後,市場短期內或需整固。貿易談判仍在進行,特朗普總統的「突發」言論隨時左右市場情緒。加上穆迪於周五收市後下調美國信貸評級,可能推高美債孳息,削弱美資產吸引力。市場如何消化這消息,將是檢驗這次反彈韌性的關鍵。
編輯評論:美中休戰只是短暫喘息,AI競賽才是長期主旋律
這次美股「V型反彈」的速度和幅度確實令人咋舌,但細看背後,表面是貿易休戰,實質反映了全球資本對美中兩極新秩序的適應力。短期內,華爾街因為政策轉向而強勢反彈,但這種「政策市」的本質,意味著未來仍會受制於政治風險和領導人情緒。
更值得關注的是,AI賽道的全球化已成不可逆趨勢。美國科技巨頭固然壟斷高端市場,但中國、阿聯酋、沙特等新興力量正在低成本、基礎設施和應用層面突圍。對香港投資者而言,單一押注美國科技股未必是最佳選擇,分散投資於美中及新興市場AI企業,或許才是長遠之道。
同時,這場AI競賽不僅是技術之爭,更是數據、資本、能源和地緣政治的綜合博弈。未來的科技增長將更依賴於多國合作與競合,單靠一國獨大已難以維持領先。對於香港這類開放型經濟體,如何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發揮「超級連接人」角色,將是未來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
最後,雖然市場短線樂觀,但信貸評級下調、政策不確定性等因素,提醒我們不要過度追高。投資者應保持警覺,靈活調整組合,把握新經濟浪潮下的多元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