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與美國簽署關鍵礦產資源協議,推動重建投資及優先合作
烏克蘭與美國於周三簽訂一項協議,這項協議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大力推動的,將賦予美國在烏克蘭新礦產交易中優先權,同時資助烏克蘭的重建投資計劃。
以下是有關烏克蘭關鍵礦產(包括稀土元素)及其他自然資源的概要:
什麼是稀土元素?它們有什麼用途?
稀土元素是一組共17種金屬,主要用於製造磁鐵,這些磁鐵能將電能轉化為動力,應用於電動車、手機、導彈系統及其他電子產品,且目前沒有可行的替代品。
美國地質調查局將50種礦物列為關鍵礦產,其中包括鎳和鋰等稀土金屬。
關鍵礦產對國防、高科技設備、航天和綠色能源等產業至關重要。
烏克蘭擁有哪些礦產資源?
根據烏克蘭數據,該國擁有歐盟認定的34種關鍵礦物中22種的礦藏,涵蓋工業及建築材料、鐵合金、貴金屬和有色金屬,以及部分稀土元素。
烏克蘭地質研究所指出,該國擁有鑭(lanthanum)和鈰(cerium)等稀土元素,這些元素用於電視和照明;釹(neodymium)用於風力發電機和電動車電池;以及銩(erbium)和釔(yttrium),應用範圍涵蓋核能和雷射技術。歐盟資助的研究亦表明烏克蘭擁有釩(scandium)儲量,但詳細數據屬機密。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烏克蘭還是鋰、鈹(beryllium)、錳、鎵、鋯、石墨、磷灰石、螢石和鎳的潛在重要供應國。
烏克蘭國家地質局表示,該國擁有歐洲最大之一的鋰儲量,估計達50萬公噸,鋰是電池、陶瓷和玻璃的重要原料。
鈦礦主要分布在西北及中部地區,鋰礦則集中在中部、東部及東南部。
石墨是電動車電池和核反應爐的重要成分,烏克蘭的石墨儲量佔全球約20%,礦床位於中部和西部地區。
雖然烏克蘭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但大部分現已落入俄羅斯控制的佔領區。
礦業分析師和經濟學家指出,烏克蘭目前尚無商業運作的稀土礦場。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及多種關鍵礦產生產國。
協議內容是什麼?
兩國在華盛頓簽署協議,經過數月時有波折的談判,直至最後一刻仍有問題出現。
協議建立了一個聯合投資基金,用於烏克蘭的重建,特朗普政府希望藉此促成俄烏戰爭的和平解決。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尤莉婭·斯維里登科(Yulia Svyrydenko)簽署協議,財政部在社交平台X(原Twitter)發布簽署照片,表示此協議「明確顯示特朗普政府對自由、主權與繁榮烏克蘭的承諾」。
斯維里登科在X上表示,協議規定華盛頓將向基金提供資金援助,並將提供新援助,例如空防系統,但美國方面未直接回應這一點。
她強調,協議允許烏克蘭「決定開採什麼、在哪裡開採」,烏克蘭擁有地下資源所有權。
此外,烏克蘭在協議下沒有對美國產生債務義務,這是雙方長時間談判的重點之一。協議亦符合烏克蘭憲法及加入歐盟的目標。
不過,草案未包含烏克蘭最初期望的美國安全保障承諾。
哪些烏克蘭資源仍由基輔政府控制?
戰爭造成烏克蘭廣泛破壞,俄羅斯現控制約五分之一的國土。
烏克蘭鋼鐵產業的重要煤礦大多集中於東部,現已失去控制。
根據烏克蘭智庫「我們建設烏克蘭」及國家戰略研究所的估計,截至2024年上半年,約40%的金屬資源落入俄羅斯佔領區,未有詳細分類。
自此,俄軍在東部頓涅茨克地區持續推進;今年1月,烏克蘭關閉了位於波克羅夫斯克市外的唯一焦煤礦,該地正被俄軍攻擊。
俄羅斯已佔領至少兩處烏克蘭鋰礦床,分別位於頓涅茨克和東南部的扎波羅熱地區;基輔政府仍控制中部基洛沃格勒地區的鋰礦。
烏克蘭帶來哪些投資機遇?
烏克蘭經濟部第一副部長奧列克西·索博列夫(Oleksiy Sobolev)今年1月表示,政府正與美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等西方盟友洽談開採關鍵材料的合作項目,預計至2033年該領域總投資潛力約為120至150億美元。
國家地質局稱政府正準備約100個採礦場地,計劃共同授權及開發,但未透露更多細節。
儘管烏克蘭擁有技術優良且成本相對低廉的勞動力和完善基礎設施,投資者仍指出多項投資障礙,包括監管程序繁複、地質資料難以獲取及土地使用權問題。
這類項目需多年開發且前期投入龐大。
—
編輯評論:
這項烏克蘭與美國簽訂的關鍵礦產協議,表面上是雙方互惠的戰略合作,但背後反映了全球供應鏈重組和地緣政治新格局。烏克蘭作為歐洲重要的稀土和關鍵礦產供應國,其資源不僅對烏克蘭國家重建至關重要,更是西方國家減少對中國稀土依賴的關鍵棋子。
然而,協議中沒有明確的美國安全保障,凸顯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謹慎與有限承諾。對烏克蘭而言,這意味著除了經濟資源開發,政治與軍事安全仍需多方努力保障。
此外,俄羅斯佔領區域大幅削弱了烏克蘭對關鍵資源的控制,未來重建和資源開發面臨極大挑戰。投資者須警惕政治風險與戰爭不確定性,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烏克蘭礦產的開採效率與市場供應。
從更宏觀角度看,全球能源轉型和電動車產業迅速發展,對鋰、釹等稀土需求急劇增加。烏克蘭若能有效利用其潛力,不僅能推動本國經濟復甦,也可能成為歐洲綠色能源供應鏈上的新興樞紐。
不過,政府需大幅改善監管環境,簡化行政程序,保障土地及資源權益透明公開,才能吸引更多外資長期投入。此外,技術創新和可持續採礦實踐將是未來競爭力關鍵。
總括而言,這份協議是烏克蘭經濟與國際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但如何在戰爭陰影下轉化為實質發展,仍需多方努力與智慧。香港及國際投資者應密切關注烏克蘭礦產政策及地緣政治動向,尋找潛在機遇與風險平衡。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