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黑名單錯誤頻現 香港五金商戶慘被誤傷生意停擺
香港門鎖及五金產品銷售商區女士經營行業逾25年,但去年6月收到星展銀行(DBS)通知,指其公司戶口將被關閉,卻未有詳細解釋。隨後該戶口被凍結,令她與國際供應商的生意完全中斷。區女士經過網上搜尋後發現,有另一家名稱相似的公司於2023年10月被美國列入貿易黑名單,原因是「支援俄羅斯軍事或國防工業」,而該黑名單中登記的地址竟包括她的倉庫。
區女士對路透表示:「我們絕對不是那家公司,完全是誤會。」她的倉庫內堆滿知名品牌的鎖具、鉸鏈和滑門套件。
區女士的遭遇正反映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政府加強限制中國獲取美國技術時,面對的巨大挑戰。路透調查了2023年至2024年間約100家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的中國及香港公司,發現超過四分之一(26項)資料存在錯誤,包括公司名稱、地址不符甚至信息過時。
路透實地探訪美方所列地址,發現不少黑名單公司地址實際為美容院、補習社、按摩院及輔導中心等,甚至深圳一個地址是一處多年前已拆卸的工廠遺址。
然而,路透亦發現部分實體通過漏洞、空殼公司及貨運代理網絡,仍在進行受限產品貿易,這凸顯出控制敏感技術流通的困難。
該實體清單由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自1997年設立,成為限制俄羅斯和中國獲取半導體等技術的重要工具。五名前美國官員承認,由於人手有限,辨別誤列及更新資料存在困難,BIS資源嚴重不足。
前BIS高級官員Matthew Borman指出,很多被列實體是空殼公司,且可輕易更改名稱及地址,令追蹤更加困難。BIS及商務部未就錯誤和改正措施回應查詢。
星展銀行拒絕就區女士事件評論。其致區女士的信件中未提及實體清單,只稱帳戶活動與檔案不符。
貿易管控與技術限制持續加碼
拜登政府致力限制俄羅斯獲得用於烏克蘭戰爭的技術,將數百實體列入黑名單,限制莫斯科透過中國購買相關零件。美國亦以此限制中國在人工智能、軍事現代化及量子科技等領域取得先進技術。特朗普政府延續此趨勢。
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今年3月表示,必須阻止中國獲取美國芯片,並將出口管制納入未來貿易協議。
美國商務部稱其出口管制措施成功阻止芯片流向俄羅斯,但未能全數阻截。烏克蘭智庫KSE Institute發現,2023年俄羅斯為其武器計劃採購的高優先物品中,約76%經中國及香港轉運。
俄羅斯海關數據顯示,路透訪問的92家被列黑名單的實體中,有20家於2023年12月向俄羅斯出口受限物品,價值約750萬美元。
香港政府表示,該地區有嚴格的戰略貿易管控,符合國際標準,但不會實施其他國家單方面制裁。
中國商務部及俄羅斯駐美大使館未回應有關美國限制貨品與俄羅斯貿易的查詢。
根據BIS網站,被列入黑名單的公司及地址禁止接收受限美國貨物。與名單實體交易不一定違法,但須提高警覺並進行盡職調查。
Borman表示,實體名單由BIS分析師根據公開及機密資料制定,過程涉及商務、國務、防務及能源部門。
香港貨運代理Global Broker Solutions Limited的負責人Denis Makkaveev透露,2023年公司被列入黑名單後,10月接獲兩名BIS官員查訪。BIS曾要求對2024年某批貨物進行「出貨後核查」,但未說明貨物詳情。Makkaveev稱自己只是物流人,並不涉軍品貿易。
他更透過成立兩間新公司繞過黑名單限制,並利用電商平台處理付款,因銀行拒絕服務。
空殼公司與「鬼地址」問題嚴重
路透發現,約半數被列地址為公司秘書服務(COMSEC)公司,這些公司為海外及中國內地客戶在香港註冊公司提供登記地址。
部分公司郵箱滿溢,或設於破舊工業大廈的細小隔間。9家COMSEC公司職員表示,名單上的實體已不在他們名下。其中一家Inter Group仍代表數百家與俄羅斯有關的公司。
銀行因協助受限商品交易可能遭美國重罰,故部分銀行嚴格監察客戶是否與黑名單有關。這亦導致誤傷無辜個案。
香港美容院「Tsz Yu」老闆娘Crystal Ng表示,去年申請匯豐及大新銀行戶口被拒,原因是其辦公地址曾被列入實體清單。她最後搬遷後成功開戶。
前美國官員兼貿易律師Benjamin Kostrzewa形容,有些地址「被過去制裁實體的幽靈糾纏著」。他指出銀行合規系統通常過度審查,難免出錯。
匯豐及大新銀行對Ng事件未作回應。
生意被誤列黑名單 損失慘重難脫困
區女士的公司名為Win Key (China-Hong Kong) Limited,與被列入黑名單的Win Key及其別名Win Key Ltd、Win Key Limited極為相似。俄羅斯海關數據顯示,Win Key Ltd於2023年向俄出口1.47億美元貨物,其中1.04億美元為受限項目,包括芯片及通訊設備,但並非來自區女士倉庫。
BIS列出的Win Key Ltd另一地址為公司秘書服務公司Linkage Secretary Limited,該公司於2024年5月解散。台灣經濟部表示,香港Win Key Ltd已於去年10月被納入台灣貿易黑名單。
自從地址被美國列入黑名單後,區女士稱美國及其他外國供應商及快遞拒絕向其發貨,估計損失超過60萬美元。
BIS網站表示,可申請移除或修改實體清單資料。區女士曾向BIS申請,去年12月獲回覆要求補充資料,但至今未有後續消息。
兩名前美國官員表示,申訴程序罕有使用,且美方通常持懷疑態度。
前出口管制專家Steve Coonen形容實體清單「就像加州旅館(Hotel California)」,「你可能隨時入住,但永遠無法離開。」
—
編輯評論:
這篇報道深刻揭示了美國對中國及俄羅斯的出口管制政策在執行層面面臨的諸多問題,尤其是在名單資料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方面的不足,嚴重影響了不少無辜企業和個人,甚至造成實質經濟損失。區女士的案例令人同情,也反映出這種「一刀切」的制裁措施在情報與執法落差間的矛盾。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這種出口管制和黑名單制度本意在於防止敏感技術流入敵對國家,保障國家安全,然而,過度依賴名單和地址作為識別標準,忽略了企業實際狀況和變動,無疑是管理上的漏洞。這不僅妨礙了正常的商業活動,還可能激化中美貿易緊張,損害雙方企業和消費者利益。
此外,報道指出部分實體利用空殼公司和貨運代理等手段繞過限制,凸顯出技術管控的複雜性與挑戰。未來美國相關部門應加強資源投入,提升名單動態更新能力,並結合更精細化的審核機制,避免誤傷無辜,確保制裁措施真正達到預期效果。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貿易樞紐,其政策與執行需保持透明和公正,避免成為外部政治博弈的犧牲品。政府在強化合規及戰略貿易管控的同時,也應關注中小企業權益,提供必要支援,減低制度不完善帶來的負面影響。
總結而言,此事件是全球化供應鏈中政治與商業交織的典型案例,提醒我們在維護國家安全與促進自由貿易之間,必須尋求更智慧和平衡的方案。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