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議員提出追蹤AI晶片新法案 劍指「Nvidia-中國問題」防止美企損失萬億
美國一名國會議員計劃推出新立法,要求追蹤AI晶片(如Nvidia產品)的位置,目的是阻止這些先進晶片被走私到中國。這項舉措源於有報道指,中國AI開發商DeepSeek利用這些晶片打造出先進AI系統,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法案建議追蹤晶片以確保出口許可合規,並有能力停用未經授權的晶片。
「Nvidia晶片走私中國」成安全隱患 美議員出手
據路透社報道,來自伊利諾伊州的民主黨眾議員Bill Foster(前粒子物理學家)計劃針對Nvidia晶片被大規模走私到中國,違反美國出口管制的問題,作出立法回應。分析公司SemiAnalysis指,DeepSeek等中國AI開發商已利用受禁運的Nvidia晶片,開發出能與美國競爭的先進AI系統,這令美國國安部門高度關注。
Foster的法案預計會在未來數周提出,要求美國商務部在半年內制定規例,實施兩大措施:一是追蹤AI晶片確保符合出口許可,二是阻止未經授權的晶片繼續運作。Foster強調,根據可信但未公開的情報,晶片走私已經是大規模問題,「這不是遙遠未來的假設」,他向路透社警告,中國軍方可能會利用這些走私晶片研發武器,甚至追求類似核技術般影響深遠的「通用人工智能」。
DeepSeek事件觸發立法 晶片走私案頻現
法案回應的正是如DeepSeek這類案例。據悉,DeepSeek利用Nvidia晶片(這些晶片對於開發聊天機械人及潛在生化武器等AI系統至關重要),在拜登及特朗普兩屆政府的出口限制下,依然能取得相關硬件。最近新加坡亦有三人(包括一名中國公民)被控詐騙,涉案伺服器相信含有Nvidia晶片,反映走私問題已跨國蔓延。
Google早已為晶片加入定位追蹤技術
Foster本人有設計電腦晶片的背景,他指出,Nvidia晶片本身已內建定位追蹤技術,Google等科技巨頭亦已用於保護自家數據中心的晶片。獨立專家向路透社證實,這類技術已經成熟可用。新法案建議透過訊號傳送時間,鎖定晶片的國家級位置,協助美國工業與安全局查找走私晶片。
該法案獲得兩黨支持,包括民主黨眾議員Raja Krishnamoorthi、以及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共和黨人John Moolenaar。Moolenaar向路透社表示,現有技術完全能夠將定位追蹤整合入AI晶片,Krishnamoorthi則讚揚這是「創意解決方案」,有望終止走私。
至於停用未經許可晶片的目標則更複雜,Foster正與晶片供應商商討細節。Nvidia拒絕評論,Google則未有回應有關其晶片追蹤實踐的查詢。
編輯評論:晶片追蹤立法背後的全球科技權力角力
這宗新聞表面上是美國國會對高科技出口管制的又一次加碼,但背後其實反映了全球AI競賽進入新階段。AI晶片已經不只是商業產品,更是國家安全、產業競爭、甚至軍事力量的象徵。美國這次提出「追蹤+停用」雙重措施,顯示單靠傳統出口禁令已經無法阻止敏感技術流向對手。
值得注意的是,技術上美國其實早有能力監控和遠端控制某些晶片的運作(例如Google的數據中心),但此次若立法,將會把這類監控由企業層面提升至國家層面,甚至可能影響全球供應鏈。這不但挑戰了現有的科技貿易規則,更可能引發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加速自研晶片、尋找繞過美國技術的路徑,令全球科技「去美化」進一步加劇。
此外,「定位追蹤」和「遠程停用」在技術上雖然可行,但實際操作會否引發隱私、商業機密甚至網絡安全的新爭議?一旦美國政府有權停用某些國家的AI硬件,會否被用作經濟或政治武器?這些問題值得各界深思。
香港本地讀者亦應關注,AI晶片供應鏈全球化,香港作為國際轉口港,未來或會成為美國出口管制和中國科技進口的博弈前線。企業、科研機構甚至創業者,都要密切留意相關政策變化,及早部署應對策略。
總結來說,這一波AI晶片追蹤立法,不單是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封鎖升級,更是全球科技治理、產業自主和數據主權大辯論的序幕。未來誰能掌控AI硬件,誰就有話語權,這場科技冷戰遠未到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