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美國鋼鐵業困境:高薪難尋,勞工短缺成隱憂

美國鋼鐵業面臨人才荒,工人長途通勤成常態

阿肯色州布萊斯維爾(Blytheville)——湯瑪斯·瑞辛格每天往返工廠近三小時,供職於當地一座龐大的鋼鐵加工廠。他坦言:「我唔會超速㗎。」

不止他,這裡不少鋼鐵工人都來自遠方,有人甚至整星期住在露營車,只有周末才返屋企。東阿肯色這一帶點綴著多個專為這類工人設置的房車公園。

美國總統特朗普希望大幅擴大國內製造業規模,像瑞辛格這樣的工人將變得更加重要。鋼鐵業是特朗普透過對進口貨品加徵25%關稅,期望重振美國製造業的典型例子。

然而,對當地鋼鐵企業來說,外國競爭雖然壓低鋼價,卻不是最大問題,最大挑戰是搵唔到足夠工人。

密西西比縣有「鋼鐵之鄉」之稱,這絕非誇張。據經濟分析公司Chmura Economics & Analytics數據,該縣約2萬個工作崗位中,近四分之一是由Nucor及美國鋼鐵公司等巨型鋼鐵廠及其相關金屬加工企業提供。

密西西比縣經濟發展基金會主席克利夫·奇特伍德估計,約9%鋼鐵廠直接聘用的工人來自極遠地方,平日住在房車或廉價公寓。

長時間輪班與長途通勤

奇特伍德指出,很多工人採用四天12小時工作制,然後休息四天,令一些人能接受長達五至六小時車程的通勤,更有人與不同班次的工友共用臨時住所。

當地緊張的勞動力市場反映了全國趨勢。美國幾十年前已停止大量培訓製造業工人,退休潮及移民政策收緊進一步縮減勞動力供應。加上全球化令大量本地製造業倒閉,許多美國人視這類工作為不穩定。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最新資料,約20%美國製造廠未能全產能運作,原因之一是缺乏勞工或技能。

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回應技能短缺問題時稱,美國逾10%青年未就業、未升學或未接受職業培訓,「現有勞動力中蘊藏巨大潛力可助製造業發展。」

然而,密西西比縣即使鋼鐵業興旺,過去數十年經濟持續衰退,生活質素大受影響。

超過半數鋼鐵工人居住縣外

目前在「鋼鐵之鄉」工作的人,少於一半居住在縣內。高薪幫助他們支付長途通勤或臨時住宿費用。

據Chmura數據,該縣金屬相關企業工人平均年薪約11.6萬美元,遠高於縣內所有行業平均約6.9萬美元。大型鋼鐵廠工人更可賺取與產量掛鈎的豐厚獎金。

但縣內卻鮮見繁榮跡象。密西西比縣多為平坦土地,昔日以棉花種植為主,人口自1940年約8.8萬人高峰期起已減半。

縣內兩大城鎮布萊斯維爾與奧西歐拉,尤其是布萊斯維爾在1990年代因空軍基地關閉,兩年內流失6,000居民。其他製造業發展不佳,昔日繁榮的襯衫廠現已荒廢。

經濟衰退遺留下破敗市中心與空置商店,當地高中學生由20年前的800人減至460人,學區教育評分為州內最低。貧困率達21%,明顯高於全州平均15.7%。

布萊斯維爾市長梅莉莎·洛根坦言:「住房問題係我哋最大危機,我哋係‘住房沙漠’。」

最高可獲5萬美元建屋貸款

問題嚴重,當地發起由鋼鐵企業資助的計劃,向工人提供相當於新屋價值10%、最高5萬美元的免還貸款,條件是建屋並在職4年。多數新屋建於學區較佳的郊區小村莊。

經濟發展局的奇特伍德表示,過去15個月縣內新建151間房屋,「比過去20年甚至更長時間加起來都多。」

這種鋼鐵業繁榮與地方經濟衰退的矛盾,凸顯任何希望重建製造業基地地區的難題。

吸引美國人從事工廠工作的一大障礙,是普遍認為即使企業投資新設施,經濟一差就會關閉或縮減生產,這種不穩定感讓人卻步。

工人故事與生活挑戰

瑞辛格喜歡在芝加哥Zekelman Industries旗下Atlas Tube工作的機械維護崗位。他55歲,成長於布萊斯維爾,職業生涯中曾遷居多地。

他說:「以前我話過唔會咁遠返工。」2016年返鄉時遇上現任妻子,她希望住近家鄉。加上每小時超過30美元收入,讓他們生活無憂,自己成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

同廠同事格雷格·蓋爾布雷斯則指出另一問題:「呢度唔係好地方,無乜娛樂,治安又差。」

當地鋼鐵業無工會,意味著工人較少抵抗裁員保障,這亦是美國製造業普遍現象。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工會會員不足10%,遠低於1983年超過20%的水平。

搶人戰爭

Nucor發言人凱瑟琳·米勒表示:「所有製造商都面臨招聘難題,唔係淨係我哋。」

Nucor扁鋼廠總經理傑拉德·蓋恩斯說,他們能吸引工人,但不及以往容易。

他帶記者參觀鋼鐵廠,介紹從厚鋼板逐步壓延成薄鋼片的生產線,並展示位於高處的冷氣控制室,工人透過窗戶及電腦監控生產狀況。

這些工作入門門檻相對低,只需高中或同等學歷。專業職位如冶金師則需專業資格。

當地的阿肯色東北學院培育本地製造人才,校園環境優美,約四分之一學生(約300人)修讀焊接、飛機維修等技術課程,幾乎全部畢業後進入鋼鐵廠工作。

19歲的艾莉莎·薩默維爾即將完成兩年課程,期間曾在附近美國鋼鐵廠兼職。她坦言:「以前我一直想離開密西西比縣,直到聽說呢個計劃。」

她將加入維護廠內巨大起重機的團隊,「呢啲係我以前都未諗過想做嘅工作。」

評論與啟示

這篇報道生動描繪了美國中西部鋼鐵業復興背後的勞動力困境,反映出製造業重建不僅是關稅或資金投入的問題,更是人才供應鏈的深層挑戰。密西西比縣這個「鋼鐵之鄉」的故事,讓人看到高薪工資與地方經濟衰退並存的矛盾,揭示出產業繁榮無法自動轉化為社區繁榮。

工人長途通勤、住在臨時住所,甚至依靠企業資助才得以建屋,說明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遠遠跟不上產業發展速度。教育資源不足、治安問題嚴重、社區空心化,都是吸引人才的絆腳石。這些現象不僅是阿肯色的問題,更是美國許多製造業重鎮的縮影。

此外,缺乏工會保障使得工人面對裁員風險更大,削弱了職場穩定性和工作吸引力。這反映出美國製造業在全球化和市場波動中,如何平衡成本、效率與人力資本保護的難題。

未來若要真正振興美國製造業,政策制定者需從改善地方基建、教育培訓、社區營造及勞工保障多方面入手,打造一個不僅有工廠,更有讓工人願意長期生活的環境。這樣才能打破「產業繁榮,社區衰敗」的惡性循環,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復興。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