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銀行監管機構簡化銀行合併審批程序
路透社報道,美國主要銀行監管機構——貨幣監理署(OCC)於週四重新建立了一套簡化的銀行合併審批流程,並取消了此前一項暗示對大型銀行合併交易將進行更嚴格審查的政策聲明。
貨幣監理署發布了一項臨時最終規則,實際上推翻了拜登政府時期制定的一條規則。該規則原本要求對銀行合併採取更謹慎的態度,特別是針對合併後資產規模超過500億美元的大型銀行。
這一舉措與特朗普政府減少政府對私營部門干預、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方向一致。
代理貨幣監理署署長羅德尼·胡德(Rodney Hood)在聲明中表示:「OCC今日的行動減輕了銀行的負擔和不確定性,支持一個既有效又不過度的銀行合併監管框架。」
新規則推翻了OCC於2024年採納的一項政策。當時,該政策取消了部分銀行合併交易在經過一定時間後可自動批准的程序。
此外,新規則還廢除了與該嚴格框架同時出台的政策聲明。該聲明原本為銀行合併提供了可能需要更嚴格審查的指引,其中包括合併雙方是否存在未解決的監管問題,或合併後的銀行資產是否將超過500億美元等因素。
銀行業界對該政策聲明表達反對,認為這可能會阻礙或排除合理的合併交易。
編者評論:
此次美國貨幣監理署調整銀行合併審批程序,反映了監管機構在促進經濟活力與維護金融穩定之間尋求平衡的挑戰。拜登政府推動的嚴格監管意在防範過度集中和系統性風險,但過度謹慎也可能抑制銀行業的整合動力與競爭力。
特朗普時期的政策則更側重於放寬監管,促使銀行透過合併擴大規模,理論上可提升效率並推動經濟增長。然而,這種放鬆監管的策略也可能埋下金融風險的隱患,尤其是在大型銀行資產迅速膨脹的背景下。
對香港和其他金融市場而言,這一動向提醒我們監管政策的調整往往與政治經濟環境密切相關。監管機構如何在促進市場活力與防範風險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是全球銀行業共同面對的課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也必須密切關注國際監管趨勢,靈活調整本地政策,確保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最後,銀行合併不僅是資產規模的簡單疊加,更涉及市場競爭、風險管理、客戶利益等多維度因素。監管機構的審慎與透明,有助於維護市場信心,促進銀行業良性發展。如何在放寬和嚴格監管間取得動態平衡,將是未來政策制定的關鍵。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