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adel創辦人兼CEO Ken Griffin:美國違約保險成本接近歐洲國家「難以置信」
紐約消息——Citadel創辦人兼CEO Ken Griffin週四表示,金融市場上用來防範美國未來違約風險的工具,價格竟然接近某些歐洲國家,令人「難以置信」。
Griffin在Forbes Iconoclast峰會上直言:「我從未想過美國的風險成本會比西班牙、德國或法國等多個國家還要高,你一定是在開玩笑。」
他指出,目前美國信用違約掉期(CDS)市場流動性存在問題,這影響了價格,但他仍認為市場上對這些掉期價格接近的討論「不可思議」。
根據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數據顯示,截至週四,美國五年期主權信用違約掉期利差為48個基點,相較之下,義大利為50個基點,西班牙為32個基點,法國為35個基點。
近幾週,美國主權CDS利差擴大至自2023年債務上限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信用違約掉期利差走高,反映市場對該國財政赤字的擔憂,以及正在協商中的一項稅收法案,該法案預計將使美國債務增加超過2萬億美元。
Griffin並未對該稅收法案發表具體評論,但批評了美國的財政赤字狀況。
他說:「美國的財政狀況並不理想。經濟全面就業後還能維持6%或7%的赤字,這是完全不負責任的財政行為。」
—
編輯評論與深入剖析
Ken Griffin身為金融界重量級人物,對美國主權違約風險的質疑,無疑為市場敲響警鐘。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及全球金融體系的核心,其信用狀況理應比多數歐洲國家更穩健。然而,市場價格卻反映出對美國財政前景的疑慮,這背後除了實際的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外,還有政治僵局與財政政策不確定性。
Griffin提到的CDS市場流動性問題,提示我們市場價格未必完全反映真實風險,但即使如此,這種「接近歐洲國家」的風險定價本身已值得關注。這反映出投資者對美國債務可持續性的隱憂,尤其是在美國政府面臨龐大赤字、稅收政策不明朗及政治分歧加劇的情況下。
此現象亦提醒香港及全球投資者,無論過往美國國債被視為「避風港」,未來仍需警惕美國財政和政治風險的演變。投資決策不應盲目依賴過去的信用評級或市場慣性,而應更深入分析宏觀經濟與政治因素。
此外,Griffin的評論也反映出一個更廣泛的議題: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債務問題日益嚴峻,這可能改變傳統的風險評價框架。對於香港投資者而言,理解這些變化,有助於在全球資本市場中做出更穩健的布局,避免潛在的信用風險。
總結來說,Griffin的看法不僅是對美國風險的警告,更是對全球金融市場風險評估模式的一次挑戰,值得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深思。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