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警告華為芯片,預示新AI技術出口規則將出台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於5月13日發出警告,指有關華為芯片的實體若涉及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條例,將面臨嚴重後果,同時預告將有新一輪AI芯片貿易規則出台。
AI技術擴散規則撤回,準備重寫
今年1月,拜登政府即將離任時,曾敲定一項AI技術擴散規則,規管美國AI技術如何在全球流通,原定於5月15日生效。但BIS於5月13日突然撤回該規則,理由是擔心會為美國企業帶來沉重負擔,並「削弱」與貿易夥伴的外交關係,承諾日後會另行頒布新規則。
商務部工業與安全事務副部長Kessler已指示,BIS執法人員要徹底廢除原有AI擴散規則,並強調現屆政府正構思一套大膽且包容的AI技術策略,既要與可信賴的外國夥伴共享美國AI科技,同時防止技術落入對手手中。
華為芯片成焦點,美方發出警告
美國懷疑中國華為最新處理器,包括Ascend 910B、910D多芯片AI處理單元及910C圖像處理器,是透過非法獲取美國技術開發而成。5月13日發佈的指引,警告各方不要使用華為及其他中國相關芯片,並非新規例,而是基於現行出口管制的提醒。隨著特朗普政府準備推出新一輪AI及半導體出口限制,這些警告尤顯重要。
美國近年對華為及AI技術出口設下重重關卡,認為華為與中共軍方有深厚聯繫,相關技術被用於武器及自動化系統開發等軍事用途。
多年來,監管部門一直警告,中國受制裁實體會透過第三方公司及「轉運、轉移」等手法,掩飾最終用戶身份,繞過禁令取得美國技術。
出口及轉讓受管制AI技術須取得BIS許可。BIS於5月13日特別提醒美企,切勿向「紅旗」客戶出口或轉讓相關技術,例如總部不明、或自2022年10月新規後突增高階計算芯片訂單的公司。
中國官媒報道,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早前在閉門會議中向習近平表示,美國芯片出口管制的憂慮已經減退。中共亦要求國內科技界在先進半導體技術上實現自給自足,任正非稱華為將聯合2,000間中國企業,爭取2028年達到七成自給。
中美AI芯片賽跑愈演愈烈
中美在芯片市場既是買家又是賣家,關係錯綜複雜。美國出口管制主要針對中國獲取頂尖芯片,期望這樣可阻礙中共軍方AI發展。規則出台後,半導體公司改為向中國出售規格較低的產品,甚至如Nvidia專為中國市場開發特定型號。
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收緊Nvidia向中國出售H20 AI芯片——這是Nvidia目前可賣給中國的最先進產品,預計因此損失55億美元收入。中國的字節跳動及騰訊等公司正大量採購H20芯片,推動AI技術進步。
Nvidia CEO黃仁勳4月30日在華盛頓受訪時表示,華為近年在AI領域取得「巨大進展」,「中國已緊隨我們其後,差距極小。」他還指出,自1月拜登政府發布AI擴散規則以來,「世界已經大為不同」,需要更新規則以「加速美國AI技術在全球擴散」。
5月13日,白宮宣布特朗普總統在沙特阿拉伯促成6000億美元投資協議,當中包括美國與中東科技及AI企業的多項大額合約。
美國芯片企業Nvidia、AMD、Qualcomm與沙特Humain合作建設AI基礎設施,Google、Oracle等科技巨頭承諾投資800億美元於尖端技術。沙特公司DataVolt亦將在美國投資200億美元,興建AI數據中心及能源基建。
編輯評論:全球AI管控新時代的啟示
美國今次對華為芯片的警告及AI技術出口政策的反覆,反映出全球科技競賽進入一個全新階段。美國一方面要維護自身技術優勢,另一方面又不能過度限制本土企業的發展空間。撤回AI技術擴散規則,正好說明美國面對國際競爭和盟友壓力時的兩難。
華為及中國科技企業的「繞道」能力,證明單靠出口管制難以一勞永逸地遏制技術流動。中國積極推動半導體自給自足,亦顯示科技冷戰下,雙方都在加速去風險、去依賴,最終可能導致全球芯片產業鏈進一步分裂。
更值得深思的是,AI技術本身已超越國界和傳統產業界限。當美國、沙特等國斥鉅資打造AI基建時,全球資本和技術正向新興市場流動,這不單是中美之爭,更是全球科技格局重塑的前奏。
香港作為國際科技樞紐,如何在這場AI規則博弈中自處?既要把握新技術帶來的發展機會,也要警惕地緣政治風險對本地產業的潛在衝擊。未來,香港或可成為中美以外的技術交流平台,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但前提是要保持資訊流通與政策彈性。這場AI芯片大戰,對香港既是挑戰,也是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