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告美國最新晶片指引威脅中美貿易休戰
美國最新一輪針對中國人工智能晶片的警告,再次令中美之間本已脆弱的貿易休戰蒙上陰影。北京再度強調,將會就華盛頓最近警告企業不要使用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生產的AI晶片,採取「堅決措施」作出反制。
美國早前已將華為列入制裁名單,但華為近年已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領頭羊,為內地企業提供先進AI晶片。在美國出口禁令下,中國科技巨擘難以獲得高端AI晶片,華為的角色因此更加重要。
不過,上周美國商務部發出新指引,提醒企業使用中國晶片有違反美國出口管制的風險,並特別點名華為,指全球任何地方使用該公司Ascend系列晶片,都可能觸犯美國法例。
中國商務部周一嚴詞批評美國此舉,指責華盛頓「濫用出口管制措施,以毫無根據的指控對中國晶片產品施加更嚴格限制」,並強調「中國堅決反對」。聲明更指出:「想絆倒別人,不會令自己跑得更快。」警告美國此舉最終可能損害自身產業競爭力。
中方促美國「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停止「歧視性」措施,並表示如果美方繼續「實質性損害中國利益」,中國會採取堅決反制。
現時,華為已迅速成為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及遊戲巨頭騰訊等中國頂級互聯網企業的主要晶片供應商。這些企業正急於尋找美國晶片大廠Nvidia的替代品,因擔心美國隨時進一步收緊出口禁令,屆時將被即時切斷關鍵AI晶片供應。
華為亦正努力填補美國出口禁令所造成的市場空白。Nvidia在中國AI晶片市場曾一度佔據逾九成份額,但現時因禁令無法出售部分高端產品,華為正積極「搶客」,推出更先進的產品。據報道,華為上月已準備測試其最新、最強大的AI晶片Ascend 910D,並聲稱效能將超越Nvidia H100。
中美貿易談判氣氛反覆
AI晶片爭議,成為中美談判達成脆弱休戰後的最新變數。本月初,兩國意外同意在90天內大幅削減彼此數以百計的關稅。中國副商務部長李成剛與美國貿易代表Jamieson Greer亦於日內瓦高層會談期間會面,雖然雙方未有公布具體細節,但外界普遍認為雙方正努力爭取更長遠協議。
不過,雙方對話的穩定性仍然存疑。例如,中國周日宣布對美國工業塑膠徵收高達74.9%的反傾銷稅,對歐盟、日本及台灣亦有徵稅,但對美國最為嚴厲。同時,北京雖然聲稱會放寬稀土出口,但實際上仍然嚴格限制,與美方談判代表Greer的說法不符。
日內瓦休戰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與中國關係「全面重設」,但據評級機構惠譽數據,目前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的平均關稅仍高達31.8%,為美國所有貿易夥伴中最高。
此外,美國正持續調查半導體進口及電子供應鏈,亦與北京在TikTok美國業務出售問題上僵持不下。據報道,美方亦反對蘋果與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在中國合作AI服務。
特朗普上周接受福斯新聞訪問時稱,若非他同意貿易休戰,「中國或已分崩離析」,又強調中美關係重要,願意親赴北京與習近平會面。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周一則評論,特朗普言論反映「華盛頓對外政策的矛盾」。
編輯評論:中美科技戰,貿易休戰只是表面和諧?
美國針對華為AI晶片的最新警告,表面上是出口管制,但實際上是一場高科技主權與全球產業鏈主導權的博弈。華為能在美國極限施壓下迅速崛起,反映中國在半導體自主化路上已取得一定突破,這對美國來說既是威脅,也是挑戰。美國一方面希望維持技術領先,另一方面卻又擔心過度打壓會刺激中國加速自立,最終削弱美國企業如Nvidia的全球市場份額。
貿易休戰協議的出現,某程度上只是為兩國經濟爭端「按下暫停鍵」,並未解決根本矛盾。當中美雙方都在尋求自己的「底線安全」,一旦某一方認為對方越界,休戰隨時破裂。中國對美國塑膠徵收高額反傾銷稅、稀土出口仍然收緊,這些舉動都在釋放「以牙還牙」的訊號。
對香港及全球市場而言,中美科技戰不僅僅是兩國之間的經濟競賽,更是全球產業鏈重塑的催化劑。企業要思考,如何在這種不確定性下分散風險、調整供應鏈,甚至主動參與技術創新,而不是單靠外部供應。長遠來看,這場科技冷戰或會加速全球經濟「去全球化」趨勢,令各國更著重自主可控、區域合作。
最後,值得關注的是,當中美都以「國家安全」為由進行經濟脅迫,是否會引發新一輪全球規則重寫?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與貿易樞紐,如何在大國博弈中繼續發揮獨特角色,亦是未來值得深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