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進一步封鎖NVIDIA對華芯片出口,AI晶片戰火再升級
美國政府近期進一步收緊對中國出口NVIDIA高階AI晶片的規定,令這間全球領先的晶片製造商預計將因此損失高達55億美元。NVIDIA表示,這筆開支主要來自存貨、採購承諾及相關儲備,反映美國對AI硬件出口的監管力度持續加強。
NVIDIA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中指出:「(美國政府)認為相關產品有可能被用於中國的超級電腦,或被轉移到中國。」並補充說,這項出口許可要求將「無限期」實施。
美國政府強調,這項出口管制的目的是防止中國利用NVIDIA的先進晶片發展超級電腦,因為這些硬件對於運行先進AI模型至關重要。除了經濟利益之外,美國亦擔心中國可能將AI技術用於軍事用途,威脅國家安全。
這份文件發佈之際,正值NVIDIA宣布將聯同台積電(TSMC)在美國擴展業務,獲得白宮高度讚揚。同時,NVIDIA亦參與「Stargate Project」——這是一個為美國AI基建投入5000億美元的聯合項目。
美中晶片鬥爭再添新一章
這次出口許可要求,是美國自特朗普政府以來首次對晶片出口實施正式限制,但其實只是美中晶片爭霸多年來的最新一擊。早於2022年,美國已經實施第一輪針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管制,並禁止NVIDIA向中國企業銷售最先進的晶片。
為了應對這些限制,NVIDIA特意為中國市場開發出A800和H20等受規管的「特供版」晶片,繼續維持中國客戶群。同時,中國亦對鎵和鍺等芯片生產關鍵材料實施出口管制,作為反制。
到了2024年下半年,拜登政府再加碼,連續出台兩輪半導體出口限制,堵塞NVIDIA過去可以利用的漏洞,並擴大受限制的技術清單。中國亦迅速禁止向美國出口鍺和鎵,封殺2023年出口管制的漏洞。
2025年1月13日,拜登總統再提出新一輪晶片出口限制,波及範圍不僅限於中國,更涵蓋多個國家,並要求5月起正式執行。NVIDIA公開反對這些規定,而多位共和黨參議員亦致函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要求撤回「過度嚴苛」的規定。
出口許可要求將侵蝕NVIDIA中國業務
NVIDIA於4月9日接獲通知,未來其H20晶片及任何記憶體或互聯帶寬相當的產品,對中國出口都需取得新許可。Moor Insights & Strategy的科技分析師Patrick Moorhead向《紐約時報》表示:「這等同於斷絕NVIDIA在中國這個關鍵市場的機會,他們的市佔率將進一步下滑。」他預計,中國企業將轉向本地對手華為購買同類產品。
根據MarketWatch數據,NVIDIA在中國的收入已因早前美國出口限制持續下跌,2022年佔總收入26%,到2024年已跌至17%。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Stacy Rasgon預計,即使未計最新限制,2025年底中國市場佔比將進一步降至13%。
中國企業如騰訊、阿里巴巴及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過去一直大量採購H20晶片,用於部署受歡迎的DeepSeek AI模型,這些模型因性價比高而迅速流行起來。
美國商務部發言人亦向《紐約時報》表示,類似的出口許可要求同樣適用於AMD的MI308晶片,目的是「保障美國的國家及經濟安全」。
編輯評論:晶片戰爭的未來與香港的啟示
美國對中國AI晶片出口的全面封鎖,無疑將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推向新一輪分化。NVIDIA被迫退出中國市場,短期內對公司營收造成重大打擊,但長遠來看,美國其實是在為自身AI產業「築牆自保」——這不僅是經濟競爭,更是科技主權與國家安全的直接體現。
中國方面,儘管短期會受限於高端AI硬件供應,但這亦會加速本土晶片產業與AI生態的自主化。華為等企業已經積極搶佔NVIDIA留下的市場空間,未來中國AI硬件的自主研發能力只會越來越強。
對香港而言,這場晶片冷戰帶來的啟示是:在全球科技分化加劇下,本地企業和科研機構必須加快技術轉型,減少對單一供應鏈的依賴,並積極尋找多元化的合作夥伴。此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與科技樞紐,應思考如何在美中科技角力中保持靈活,發揮「橋樑」優勢,而非被動成為地緣政治的犧牲品。
整體而言,這場AI晶片戰不單止是兩國企業的競爭,更深層地反映出全球科技格局的重塑。未來,誰能掌握AI算力與芯片話語權,誰就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佔據主導地位。香港要在這場變局中站穩陣腳,必須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