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標準技術研究院擬擴大加密標準保安

NIST提議標準化更廣泛的AES加密變體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最近提議將高級加密標準(AES)中的區塊和密鑰大小標準化為256位元。NIST希望在2025年6月25日之前收集公眾對這一提議的意見。

根據NIST的說法,增加區塊大小是必要的,因為目前有許多應用需要處理更大數據量,並且對這些數據密集型應用的需求日益增長。

目前,AES使用的區塊大小為128位元,來自Rijndael區塊密碼系列,並且加密密鑰的長度有128位元、192位元或256位元的不同選擇。

增加加密密鑰的長度可以為加密系統提供量子安全性。只要加密密鑰的長度大於量子計算機可以因式分解和破解的位元數,加密安全性就能得到保護。

量子計算的威脅愈發明顯

隨著谷歌揭示其Willow量子處理器,量子計算機破解現代加密標準的威脅愈發明顯,這些標準被廣泛應用於銀行、加密貨幣和軍事情報。據報導,Willow能在五分鐘內解決一個計算問題,而傳統的二進制計算機需要10的37次方年才能破解。

儘管處理能力呈指數增長,量子計算機仍然存在設計限制,包括用於錯誤修正的量子位數,這使得這些系統無法破解現代加密標準。

以太坊共同創辦人Vitalik Buterin在10月29日的博客文章中概述了使用帳戶抽象來量子防護以太坊的計劃。他指出,儘管加密網絡必須為量子霸權做好準備,但真正對加密構成重大威脅的量子計算機仍需數十年才能出現。

後量子加密的實驗與未來的挑戰

在11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法國銀行(BDF)完成了一項後量子加密測試,該實驗測試了用後量子計算技術來安全地數位簽署Microsoft Outlook電子郵件。

此外,基於哈希的量子抗性解決方案也被提出,作為為依賴橢圓曲線數位簽名算法(ECDSA)的系統提供量子安全的一種方式。

然而,Blockstream的共同創辦人兼CEO Adam Back最近表示,這些基於哈希的方案實施後可能永遠不會被使用,並指出後量子研究將在量子霸權之前的幾十年內持續發展。

這一系列發展顯示,隨著量子計算技術的進步,現有的加密標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於加密貨幣和金融科技行業來說,如何在未來的量子計算時代中保持數據的安全性,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挑戰,更是對整個行業信任的考驗。未來的加密技術必須不斷演進,以應對這些潛在的威脅。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