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美國晶片管制:華為等中國廠商崛起?

美國芯片限制反成中國Nvidia對手如華為之利好?分析師:國產AI芯片有望突圍

隨住美國不斷收緊對Nvidia等美國AI芯片出口中國嘅限制,分析師認為,呢啲措施反而為中國本土AI芯片製造商帶嚟新機遇,特別係華為等企業,有望成為Nvidia最強勁嘅國產替代者。

美國再收緊Nvidia出口,中國AI芯片需求轉向國產品牌

美國商務部上星期宣布,Nvidia為配合早前美國出口規定而特別設計嘅H20圖像處理器(GPU),未來出口中國都要申請出口許可證。連同AMD等其他美國芯片產品,銷售中國市場基本上被叫停。Nvidia表示,已經暫停H20 GPU出口,預計單季因此損失高達55億美元。

不過,Nvidia損失嘅同時,中國本土AI芯片企業卻迎來新一波增長契機。Counterpoint Research副總監Brady Wang指出:「中國有幾間本地公司已經生產同Nvidia競爭嘅芯片。」其中最受關注嘅就係華為,以及國企背景、上市公司寒武紀科技(Cambricon),後者專注GPU設計。消息一出,寒武紀科技股價五天內升超過一成,過去一年更累計升幅超過400%。

分析師預期,這些國產競爭對手將有更大動力同空間去提升產品實力,GPU需求亦勢必上升。

中國能否補上Nvidia缺口?華為AI芯片成焦點

在中國尋找Nvidia替代品嘅競賽中,華為無疑係領頭羊。雖然美國早已將華為列入出口黑名單,但華為持續研發自家「昇騰」(Ascend)910系列GPU,最新型號為昇騰910C,市場反應熱烈。

獨立半導體研究機構SemiAnalysis分析師Doug O’Laughlin表示:「隨住Nvidia H20同其他先進GPU受限,本土替代品如華為昇騰系列已經開始得到市場認同。」雖然華為芯片技術上仍然「落後一代」,但相關硬件表現已經追得相當貼近。他補充,軟件成熟度同生態系統仍有待提升,但硬件進步明顯。

不過,專家亦指出,美國出口限制同時影響中國大規模生產先進GPU。華為雖然係一間無廠芯片設計公司,但要靠台積電(TSMC)等代工廠生產。而台積電生產設備涉及美國技術,亦必須遵守美國對華為及中國高端芯片出口限制。結果,中國芯片企業愈來愈倚賴國內晶圓廠如中芯國際(SMIC),但SMIC本身亦受制於出口管制,無法取得全球最先進嘅芯片製造設備。

Morningstar半導體分析師Phelix Lee直言,短期內中國芯片廠難以供應足夠數量嘅H20替代品,滿足國內科企需求「非常值得懷疑」。

出口管制真有用?專家:反促中國創新,效果有限

儘管如此,中國企業未必需要即時補上所有H20缺口。因為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公司已經囤積大量Nvidia GPU,根據The Information報導,單單今年頭三個月,中國企業就下單超過160億美元H20伺服器芯片。Counterpoint嘅Wang認為,現有庫存能為中國芯片廠爭取時間,逐步擴大GPU產能。

他預計短期內出口限制影響有限,中長期則視乎本地GPU發展進度。SemiAnalysis報告亦指出,華為昇騰芯片證明,中國企業仍能取得關鍵外國技術同零部件,包括韓國HBM記憶體、台積電晶圓、同來自美國、荷蘭、日本嘅十幾億美元設備。只要外國技術入口未被全面封殺,中芯國際產能仲有大幅增長空間。

值得留意嘅係,美國商務部正調查台積電為中國公司Sophgo生產嘅芯片,發現同華為昇騰910B AI處理器有關。

多位專家質疑,美國對Nvidia等出口限制未必達到預期效果。DGA Group中國事務合夥人Paul Triolo認為:「美國對GPU同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主要損害咗美國公司,包括Nvidia,對中國企業研發前沿AI模型影響反而有限。」他認為,出口管制更激勵中國半導體產業加快自主創新,積極「去美化」。

下個月,Nvidia可能再面臨新一輪出口限制,拜登政府計劃推行「AI擴散規則」,進一步收緊AI芯片出口。

編輯評論:科技冷戰下的「逆向創新」與中國芯片真正的崛起機會

美國原意係用出口限制遏制中國AI發展,事實上卻可能推動中國芯片產業「逆向創新」——即被動變主動,倒逼國產替代加速崛起。華為作為被美國「封殺」最徹底的科技巨頭,反而在芯片設計、製造、軟硬件協同等領域不斷突破,這種「壓力鍋效應」正是中國科技產業過去數十年常見的成長路徑。

不過,現實亦不能過份樂觀。中國芯片產業最大短板仍然係高階製造設備同全球供應鏈,特別係精密光刻機等領域。只要美日荷等國仲有「技術閘門」,中國芯片想要完全自給自足仍需時日。短線上,囤積美國芯片確有緩衝作用,但「庫存戰術」唔可能持久。

更值得深思嘅係,科技冷戰下,全球產業鏈正加速分裂,中國芯片企業無論如何突破,未來都要面對「雙循環」市場——一邊係受限於美國技術規則嘅國際市場,一邊係以中國為核心嘅本地生態。中國AI產業要真正走向國際,除咗硬件追趕,更要在軟件生態、開放標準、全球合作等層面突圍。

最後,從香港視角觀察,這場芯片大戰不單係中美科技競爭,更係全球供應鏈重組、產業安全與創新模式轉型嘅縮影。對本港創科界而言,如何在「去中心化」同「再全球化」之間尋找新定位,或許比單純追逐技術更值得深思。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