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參議院草案法案威脅加密貨幣和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收費 — 報導
根據4月11日的彭博報導,美國參議院的草案立法若通過,將對超過聯邦排放目標的區塊鏈網絡和人工智能模型服務的數據中心徵收費用。這項法案由參議院民主黨人謝爾登·懷特豪斯和約翰·費特曼主導,意在應對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對環境的影響,並保護家庭免受高能源費用的影響。
這項名為《清潔雲法案》的立法要求環境保護署(EPA)為裝機功率超過100 KW的數據中心和加密貨幣挖礦設施設定排放性能標準。該標準將根據地區電網的排放強度制定,並設有每年11%的減少目標。法案還包括對超過設定標準的排放進行處罰,起始罰金為每噸二氧化碳當量20美元,罰金將根據通脹每年增加10美元。
美國參議院環境與公共工程委員會的一篇少數派博客指出:“來自加密貨幣挖礦者和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激增,已經超過了無碳電力的增長。”該報告還提到,數據中心的電力使用預計到2028年將占美國總電力需求的12%。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數據中心的快速增長預計到本世紀末將在全球產生約25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對於VanEck的研究主管馬修·西格爾來說,這項提議的立法實際上是試圖將比特幣挖礦者和類似業務的能源消耗單獨挑出來,這是一種“責怪伺服器架的失敗策略”,他在4月11日的X平台上表示。
此外,這項法律可能與特朗普總統下的美國政策相抵觸,特朗普曾廢除前總統喬·拜登在2023年頒布的設定人工智能安全標準的行政命令。特朗普之前已表示希望將美國打造成“人工智能和加密貨幣的世界首都”。
比特幣與人工智能的交匯
這項尚未在參議院通過的草案法案出現之際,比特幣挖礦者,包括Galaxy、CoreScientific和Terawulf,正日益轉向為人工智能模型提供高性能計算(HPC)能力,VanEck表示。
隨著加密貨幣價格下跌,挖礦者在2025年面臨挑戰,這對已經受到比特幣網絡最近減半影響的商業模式造成了壓力。
挖礦者正在“多元化進入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托管,作為擴大收入和重新利用現有基礎設施以支持高性能計算的方式,”Coin Metrics表示。
根據Coin Metrics的數據,挖礦者的收入在2025年第一季度開始穩定。然而,如果持續的貿易戰擾亂挖礦者的商業模式,這一復甦可能會被打斷,幾位加密貨幣高管告訴Cointelegraph。
Concrete & Glow Finance的首席執行官尼古拉斯·羅伯茨-亨特利表示:“激進的關稅和報復性貿易政策可能會為節點運營商、驗證者和其他區塊鏈網絡的核心參與者帶來障礙。”
“在全球不確定性時期,支持加密貨幣的基礎設施,不僅僅是資產本身,可能成為附帶損害。”
這項草案法案的提出,無疑引發了對於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的廣泛討論。面對不斷增長的數據需求,如何在推動科技創新與環保之間取得平衡,將是未來政策制定者需要面對的重大挑戰。這不僅涉及到加密貨幣的未來,也關乎整個科技行業在環境可持續性方面的責任。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