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美國擬對Nvidia晶片設「死亡開關」減緩中國AI發展

美國計劃為Nvidia AI晶片加設「斷路器」 意圖遏制中國AI發展

美國計劃為Nvidia AI晶片加設「斷路器」

美國對AI晶片出口中國的打壓行動,成效遠未如預期,現在國會議員準備採取更激進措施——在Nvidia的AI晶片內置「斷路器」(kill switch),一旦發現未經授權在中國被使用,可以遙距直接關閉晶片功能。

過去數年,美國一直透過出口管制限制中國獲取高階AI晶片,但中國企業如華為(Huawei)不單未被困死,反而靠自主研發和鑽法律漏洞,繼續取得先進晶片,甚至推出國產替代方案。美國政府現時不單想控制晶片出口,更想掌握這些晶片的最終用途。

根據路透社報道,一位美國國會議員即將提出新法案,要求像Nvidia這類AI晶片,在售出後都必須能夠驗證其所在地點。

這消息出爐,正值特朗普政府一個月前剛頒布新規,要求Nvidia出口中國的H20晶片必須先獲得許可證。H20原本是針對中國市場設計,但計劃已被凍結。百度、騰訊、字節跳動等中國科技巨頭正急於調整策略,華為則乘勢填補市場空缺。

Nvidia AI晶片

美國出口管制失效 議員提議Nvidia AI晶片加設斷路器

美國已經試圖阻止中國科技崛起五年。華為一度被打壓至瀕臨崩潰,但最終靠自家5G晶片Mate 60 Pro強勢回歸,令美國監管機構措手不及,亦暴露現有制裁措施的無力。

現時,來自伊利諾州的民主黨眾議員Bill Foster(本身是粒子物理學家)認為,必須更進一步。他正準備提出法案,要求AI晶片(特別是Nvidia產品)必須內置追蹤技術。

Foster向路透社表示:「這不是未來的假想問題,而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中國共產黨或其軍方,正利用大量AI晶片設計武器,甚至研發類似核技術的通用人工智能。」

Foster的提案不止於追蹤晶片位置,更賦予美國當局權力,遙距關閉未經授權使用的晶片,令其完全無法運作,即是「斷路器」概念。他強調,相關技術其實已經存在。

這個建議雖然大膽,但並非無的放矢。Nvidia坦言,無法追蹤所有晶片去向,尤其是中國企業經由二手市場和各種隱蔽手段繼續取得貨源。

這項立法正獲得跨黨派支持,包括眾議院對華特設委員會成員Raja Krishnamoorthi(民主黨)和John Moolenaar(共和黨)。雖然法案尚未正式提出,Foster預計數周內會有進展。

Foster的法案旨在解決一個明顯漏洞:AI晶片出口後,無人知其下落。Nvidia亦坦言無法追蹤售出後的晶片。不過,技術專家與Foster均指,相關追蹤技術早已內建於Nvidia晶片,只是未有啟動或強制執行。

據悉,Google自家AI晶片已用類似技術,會定時向保安伺服器發出訊號,根據訊號回應時間(光速延遲),可以大致鎖定晶片所在地理位置。

前工程師Tim Fist認為,這將大大提升美國出口管制的執行力。他指出:「商務部根本無法掌握哪些晶片應優先調查,有了地點驗證,至少可以將全球晶片分為可信與需進一步調查兩類。」

Foster的第二步更進取:AI晶片必須獲有效出口許可證才可啟動。即是軟件層面的「開關」,技術上雖更複雜,但已不再是空談。

近期,晶片走私再度成為焦點。新加坡早前破獲一宗涉及Nvidia被禁晶片的伺服器詐騙案,三人被控,包括一名中國公民。中國AI公司DeepSeek亦被揭發用受限制晶片訓練AI模型,實力直逼美國同類產品,令華府高度關注。

截至2025財年1月26日,中國(包括香港)為Nvidia帶來171億美元收入,佔總收入約13%。但據路透等報道,受出口禁令限制的晶片仍持續流入中國,往往經由未授權經銷商或空殼公司轉手。

Foster的法案將賦予美國商務部六個月時間,制定追蹤要求。雖然跨黨派支持度漸增,但具體如何實施,特別是「斷路器」機制,還需與Nvidia等廠商詳細協調。

Nvidia對於這項法案拒絕評論。

但可以肯定,美國已不再只是被動防守。地點追蹤與「斷路器」極有可能成為美國阻止中國以美國AI晶片運行AI系統的新利器。

隨著AI已被視為國家安全問題,美國對出口執行力的要求只會愈來愈高。在這種政治氛圍下,「斷路器」方案已不再是天方夜譚。

最初的晶片出口限制始於2022年,目的是切斷中國獲取可用於軍事發展的高科技。壓力持續上升,前總統特朗普更建議對半導體及相關產品徵收25%關稅。

然而,無論美國如何孤立中國,中國依然是巨大的客戶。Nvidia 2025財年來自中國(包括香港)的收入高達171.1億美元。

編輯評論:AI晶片的「斷路器」——科技與地緣政治的終極對決

這次美國提出在AI晶片內置「斷路器」的想法,無疑是科技戰升級的標誌。從過往單純的出口管制,到現在要求可以遠程停機,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對全球供應鏈信任的深度挑戰。對香港及亞洲科技圈而言,這意味著什麼?

首先,這一舉措可能會重塑全球高性能運算供應鏈,因為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其他地區的用戶,未來都要面對被美國遙控「斷電」的風險。這不只是針對中國,事實上任何購買了相關晶片的國家或企業,理論上都可能被美國「一鍵關機」。這會不會成為新的「科技冷戰」?還是會促使各國加速發展自主半導體技術,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

另一方面,這種「遙距控場」的能力,亦容易引發監控與資訊安全的爭議。美國雖然強調國家安全,但其他國家會否因此質疑美國企業產品內含「後門」?商業信任基礎是否會因此動搖?這對Nvidia等美國科技巨頭長遠的全球市場地位,是否反而埋下隱憂?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當科技產品成為地緣政治武器,全球創新生態會否因此受損?會否出現「科技碎片化」,即不同陣營各自發展封閉的技術體系,令創新與合作變得困難重重?

總結而言,這場AI晶片「斷路器」之爭,絕不僅僅是中美之間的博弈,更是全球科技、經濟與安全格局的深刻變動。香港作為國際科技與金融樞紐,如何在這場大國博弈中尋找定位,值得每一位業界人士深思。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