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經濟部長:將模擬美國半導體關稅影響 並尋求與美方對話
台北消息——台灣經濟部長郭耀煌週二表示,台灣將模擬美國若對半導體行業徵收關稅的影響,並計劃與美國展開對話,尋求解決方案。
目前,美國政府正調查包括半導體和藥品進口,意圖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這兩大類產品加徵關稅,因為美國過度依賴外國生產的半導體和藥品。美國對台灣進口的晶片依賴甚深,拜登政府更曾透過數十億美元的《晶片法案》資金,鼓勵晶片製造商在美國擴大生產,以期擺脫對海外晶片的依賴。
郭耀煌在立法院外接受記者訪問時強調,他將積極與美方溝通,確保台灣產業享有「公平競爭」的環境。他指出,台美半導體產業是互補關係。
「關於關稅的具體數額,我們當然會進行模擬分析。」郭耀煌說,「在關稅議題上,我們會盡最大努力與美方溝通。」他補充,關稅的最終水平將取決於雙方協商結果,但未透露更多細節。
台灣是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TSMC)的所在地,該公司是蘋果(Apple)和英偉達(Nvidia)等美國科技巨頭的重要晶片供應商。英偉達日前宣布,計劃在未來四年內與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合作夥伴共同在美國建設價值高達5000億美元的人工智能伺服器。這項計劃緊隨蘋果在今年2月宣布的,未來數年內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的承諾之後。
台積電上月宣布將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這是在先前投資承諾之外的額外投入。台積電在台灣股市的股價週二早盤上漲約0.7%,與大盤走勢大致一致。
—
評論與分析:
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樞紐,面對美國可能徵收關稅的威脅,經濟部長積極表態將模擬影響並尋求對話,這反映出台灣對於維護與美國這一最大市場及合作夥伴關係的高度重視。事實上,美國推動本土晶片製造固然是出於國家安全與產業自主的考量,但過度的關稅措施可能打亂全球供應鏈,反而影響美國自身科技產業的競爭力。
台美晶片產業的互補性強調了雙方合作的必要性與不可替代性。台灣不僅是晶片製造的重鎮,還是全球許多高科技產品的核心供應來源。美國科技巨頭在台積電等台灣企業的支持下,才能維持創新速度和市場競爭力。因此,關稅政策的調整必須謹慎,避免反效果。
此外,英偉達和蘋果等大企業在美國加碼巨額投資,顯示美國仍希望透過誘因而非懲罰性關稅來促進本土產業發展。台積電也積極擴展美國投資,這種雙向投資合作模式或許是未來美台半導體產業關係的關鍵。
對香港讀者而言,這場台美晶片關稅風波也值得關注,因為全球科技產業鏈緊密連接,任何一環受阻都可能波及香港及整個區域的科技供應與市場動態。台灣積極尋求公平競爭環境的做法,提醒我們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政策應兼顧多方利益,避免短視的單邊措施引發更大範圍的產業震盪。
總結來看,台灣的策略是穩健且務實的:通過數據模擬掌握風險,並以對話解決分歧,這不僅有助於保護本地產業,也有助於維持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未來,台美雙方如何在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間找到平衡,將是國際產業觀察的焦點。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