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型銀行開始試探加密貨幣業務,等待監管進一步明朗
紐約消息——隨著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態度逐漸轉向支持,美國多家大型銀行正於內部討論擴展加密貨幣業務的可能性。不過,根據四位行業高層透露,初步行動仍會相當謹慎,主要集中於試點項目、合作夥伴關係或有限度的加密貨幣交易。過去由於嚴格監管,華爾街巨頭在加密領域受限,但現時有望快速擴張。
不過,這些最大銀行仍然猶豫,擔心如果率先大規模介入加密貨幣業務,可能因監管規則變動而遭遇麻煩。這四位高層均要求匿名,他們表示,如果其中一家大行能順利拓展,其他銀行將迅速跟進,啟動小規模試驗並評估其他業務機會。
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行政總裁Jamie Dimon則明確表示,不會涉足加密貨幣托管業務,也不會大幅擴張相關業務,即使監管放寬。他上週向投資者表示:「當我看到比特幣生態系統中的槓桿、系統濫用、洗錢問題和非法交易,我並不支持。」他強調:「我們會讓你買比特幣,但不會為你保管……我不主張你吸煙,但我支持你有吸煙的權利,同樣我支持你買比特幣的權利。」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曾承諾成為首位「加密總統」,上任後曾多次接觸業界精英,承諾推動數字資產普及,並計劃打造戰略比特幣儲備。儘管監管信號有所改善,銀行業仍希望獲得更明確的法規指引,確定自身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可行範圍,這點有超過六位業內高層表示。
律師事務所A&O Shearman合夥人Dario de Martino指出:「監管態度的轉變對傳統銀行來說是鼓舞,但他們仍謹慎看待,將法規變化視為參與的契機,而非放任自由。」
銀行界人士表示,托管加密資產的業務潛力可觀,但利潤空間有限且風險較高,多數銀行傾向透過與現有加密企業合作進入此領域。
投資公司查爾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行政總裁Rick Wurster本月早前接受路透訪問時稱,監管機構對大型金融機構涉足加密領域的信號「相當綠燈」,促使施瓦布計劃於一年內推出現貨加密貨幣交易。
特朗普政府下的監管機構亦釋出更友善信號,美國貨幣監理署(OCC)為銀行參與加密貨幣托管、穩定幣以及分佈式賬本網絡鋪路。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取消了早期令銀行難以涉足加密貨幣的會計指引。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行政總裁Brian Moynihan今年早前透露,該行有意推出穩定幣,並表示只要監管允許,整個銀行業將會接受加密貨幣作為支付工具。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行政總裁Ted Pick今年亦表示,該行希望與監管機構合作,探索成為加密交易中介的可能性,並有消息指該行正考慮將加密貨幣納入其電子交易平台。
另有銀行消息稱,一些大型銀行正初步探討發行聯合穩定幣的計劃,但仍處於早期階段。
銀行業普遍希望在更清晰的反洗錢規定和監管框架下,才會加大投入加密貨幣業務,並期望銀行和市場監管機構能提供一致的指引,以減少數字資產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目前,銀行仍在評估加密貨幣業務的潛力,並進行小規模試點。
律師事務所King & Spalding全球金融服務部聯合主管Matthew Biben表示:「雖然環境已大為改善,銀行仍對反洗錢和監管合規抱有顧慮。」
監管環境變動下的銀行加密業務挑戰與機遇
銀行界人士透露,他們亟欲了解是否可涉足加密貨幣貸款業務,或成為數字資產的市場造市者。傳統銀行業務的規則明確,銀行知道哪些業務允許開展,哪些超出範圍。數字資產領域同樣需要明確的規範。
目前由特朗普任命的加密貨幣專員David Sacks領導的工作小組,並無銀行監管機構代表,兩位銀行消息人士認為,若大銀行要在加密領域發揮實質作用,這一點必須調整。
—
評論與啟示
這篇報道清楚反映出,美國大型銀行在面對加密貨幣時,既有興趣也有謹慎。他們不願冒險成為「先行者」,擔心監管政策還不夠穩定,尤其在反洗錢和合規方面的風險。這種態度反映出金融業務的本質——風險管理與合規優先於創新速度。
另一方面,監管機構逐步放寬、提供明確指引,無疑是推動銀行業加快涉足數字資產領域的關鍵因素。托管業務及穩定幣的興起,代表銀行正嘗試將傳統金融基礎設施與新興加密技術結合,尋求創新與合規的平衡。
不過,Jamie Dimon的立場揭示了傳統金融巨頭中依然存在的根深蒂固的保守觀念。這種觀點或許會限制銀行在加密貨幣領域的積極拓展,但同時也提醒業界,監管與市場風險不可忽視。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面對全球銀行加密業務的趨勢,也應密切觀察美國監管調整帶來的影響,並思考如何打造更明確、穩健的本地監管框架,既促進創新又保障金融安全。未來,銀行與加密企業的合作模式將成為重要發展方向,值得業界持續關注。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