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重擊Nvidia 高達55億美元業務風險曝光
美國晶片巨頭Nvidia近日表示,因拜登政府進一步收緊對中國出口先進半導體的限制,公司預計將面臨高達55億美元的財務損失。這一舉措令全球兩大經濟體在科技戰上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升溫。
Nvidia總部位於加州,是近年人工智能(AI)熱潮的核心企業。公司在最新的監管申報中披露,未來要向中國(包括香港)銷售H20 AI晶片,必須獲得特別出口許可證。H20晶片是Nvidia在中國市場最受追捧的產品之一。
這項公告出現在美國聯邦官員於上周通知Nvidia,有關出口許可要求將「無限期」維持後。消息一出,Nvidia股價在盤後交易時段曾急挫近6%。
Nvidia指出,美國政府擔心這些晶片可能被中國用於或轉移到超級電腦領域,而這正是華府愈來愈關注北京快速進展的科技範疇。Nvidia聲明:「政府指出,許可證要求旨在防止相關產品被用於或轉移到中國的超級電腦。」公司未有進一步評論。
這55億美元的損失,涵蓋了庫存、採購承諾及與H20產品相關的儲備金。
這次行動正值美中貿易戰加劇之際,兩國在多個戰略重點產業互徵高額關稅並收緊管制。半導體作為人工智能、國防及前沿科技的核心,已成為兩國角力的焦點。
Counterpoint Research首席分析師Marc Einstein認為,Nvidia的損失預測與業界預期一致。「雖然這筆錢不少,但Nvidia有能力承受。」他補充:「但這很可能只是一場談判策略。未來不排除會有豁免或政策調整,畢竟這不只是影響Nvidia,更牽動整個美國半導體生態。」
Nvidia於1993年成立,最初以高性能遊戲顯示卡(GPU)聞名。近年公司及早轉型,專注於AI晶片,成為AI產業的基石。其產品廣泛應用於自動駕駛、自然語言處理等機器學習場景。正因如此,Nvidia成為美國出口管制針對的重點,目的是限制中國獲取先進運算能力。
今年較早時,Nvidia的市場地位曾受動搖,因有報道指中國開發者以遠低於美國AI模型的成本,推出了自家AI聊天機械人「DeepSeek」。有分析認為,這一發展令華府措手不及。
Tech Buzz China播客創辦人馬瑞(Rui Ma)預計,除非美國放寬限制,否則中美半導體供應鏈很快將「完全脫鈎」。她指出:「中國客戶再依賴美國晶片已毫無意義。」她還提到中國數據中心供應過剩,足以支持本地替代方案。
業界觀察家認為,這道鴻溝可能促使中國企業加速發展自主晶片,而Nvidia等美國企業則或會轉向其他市場,或積極遊說政府爭取政策豁免。
編輯評論:中美科技戰的「輸家」與「贏家」究竟是誰?
這宗新聞表面上是Nvidia因美國政策受損,但背後反映的其實是全球科技供應鏈正進入一個新時代。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實際上是想維持對AI、超級運算等關鍵技術的壟斷地位。然而,這種「技術封鎖」策略,短期內固然令Nvidia及整個美國半導體業界承壓,但長遠來看,卻可能加速中國自研晶片的決心與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科技戰的「輸家」不只Nvidia,還包括那些依賴美國晶片的中國科技公司,甚至可能波及整個亞洲供應鏈。反過來,美國企業也會因失去龐大中國市場而被迫尋找新出路,甚至推高全球AI發展的成本。
再者,這場「脫鈎」未必如美國預期般能有效遏制中國。中國過去在5G、電動車等領域已證明了「被封鎖」反而激發出更強的自主創新動力。長遠而言,美國的出口管制可能會促使全球科技產業更加分化,形成兩套甚至多套標準與生態,這對全球創新其實並非好事。
最後,這場博弈的真正贏家或許不是短線財報上的「誰賺誰蝕」,而是誰能在全球科技新秩序中,建立起自主、開放又具競爭力的創新體系。香港作為國際創科樞紐,更應審慎觀察這場變局中的機遇與風險,尋找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