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夏季旅遊潮流:美國人等緊平價先出發
紐約消息——今年夏季旅遊最熱潮流係乜嘢?就係「等平價先訂」。美國人由搭飛機到自駕遊,都開始縮減旅遊計劃,或者只會喺價錢啱先訂,呢個現象反映旅遊業放緩,令旅遊公司都感到憂慮。
酒店暑假訂房量較去年平穩或下跌,航空機票訂購量亦減少,雖然機票價格都有所下降,但因經濟憂慮,消費者花費變得更加謹慎。包括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萬豪國際(Marriott International)及線上旅遊代理Booking Holdings等大公司,紛紛調整或收回2025年度的業績預測,因為美國需求放緩。Airbnb亦指出,消費者訂房時間縮短,採取「觀望」心態,通常會在入住前較接近日期才訂房。
呢種情況令旅遊公司對下半年市場前景難以掌握。達美航空4月初就表示,鑑於宏觀經濟不明朗,現時預測全年業績為時尚早。聯合航空亦表示訂房可能會進一步減弱。
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行政總裁羅伯特·喬丹(Robert Jordan)於五月底伯恩斯坦年度策略會議中表示:「好明顯消費者等緊先決定,包括暑假旅遊。」佢又提到需求穩定,但比一月預期為低。
根據線上旅遊平台Flighthub數據,美國暑假機票訂購量較去年同期跌10%,儘管機票價格已下降。
Kayak行政總裁史蒂夫·哈夫納(Steve Hafner)表示:「飛機座位唔似貨品可以存倉,如果明日飛機起飛但座位冇賣出嗰啲位就冇咗。」
Kayak數據顯示,暑假平均機票價較去年跌7%,去長途目的地例如澳洲悉尼的機票更便宜23%。
凱悅酒店(Hyatt Hotels)行政總裁馬克·霍普拉馬齊安(Mark Hoplamazian)於紐約大學國際酒店投資論壇表示,酒店訂房量「其實已經下跌,距離入住一個月時更弱」,但「到咗嗰個月,訂房量會回升」。
根據CoStar數據,美國主要城市暑假酒店訂房量較去年持平或下跌,平均房價預計2025年升幅約1.3%,較2024年1.8%的升幅有所放緩。
萬豪行政總裁安東尼·卡普亞諾(Anthony Capuano)表示:「我哋冇再見到疫情初期嗰啲瘋狂加價力。」但公司仍見到每可用房收入有所增加。
美元疲弱令海外旅遊更貴 本地旅遊成新選擇
旅遊保險公司Travelers表示,酒店業者為吸引客人,可能會推出優惠,例如住兩晚送第三晚等。
洛杉磯公關總監Jackie Lafferty表示,原本計劃夏天去夏威夷或佛羅里達一家人旅行,現轉為留喺加州本地旅遊。「計算完機票、酒店及租車費用後,覺得太貴,唔合理。」
美元疲軟推高海外旅遊費用。德勤3月調查顯示,美國旅客原本計劃增加13%預算用於暑假最長旅程,但4月調查發現,預算與去年持平。
達拉斯奢華旅遊禮賓服務公司Ensuite Collection行政總裁Chirag Panchal指出:「美元價值下降,消費者開始覺得買唔掂。」自1月中以來,美元已跌約10%,當時係兩年來最高點。
Panchal客戶去年多預訂歐洲長途旅行,但今年多轉向國內或加拿大、加勒比海等較近地區。
新澤西演員兼健身教練Rachel Cabeza表示:「如果夏末去國外,都係臨時決定,跟住平機票先出發。」目前只計劃去馬薩諸塞州附近的瑪莎葡萄園度假。
—
評論與啟示:
今時今日美國旅遊市場反映出經濟不確定性對消費者心理的深遠影響。即使機票價格下降,消費者仍選擇「等平價先訂」,顯示他們對未來經濟狀況持謹慎態度。這種「後悔經濟」心態意味著旅遊公司難以預測需求,增加經營風險。
酒店及航空業面對的挑戰不僅是價格競爭,更是消費者決策時間的縮短和需求的不穩定。這迫使業界不得不調整策略,推出更多靈活與促銷方案,以吸引「猶豫不決」的客人。
美元走弱進一步推高出國旅遊成本,令更多美國消費者轉向國內或鄰近國家旅遊,這對本地旅遊業或成為機遇。業界可考慮加強本地旅遊產品推廣,吸引更多內需。
總括而言,旅遊業正處於一個「等待和平衡」的關鍵時刻。企業若能靈活應對消費者行為變化、創新服務及價格策略,便有望在這波消費轉型中搶占先機。反之,固守傳統模式恐難抵抗經濟放緩帶來的衝擊。對投資者而言,留意旅遊業策略調整與消費者行為轉變,將是判斷未來市場走勢的重要指標。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