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美股期貨於本周強勢開局後持平 市場聚焦貿易新動向
美國股市指數期貨於星期三早段表現平穩,延續本周初因溫和通脹數據及中美貿易休戰而帶動的樂觀情緒。現時市場焦點轉向接下來可能出現的更多貿易協議進展。
中美貿易「休戰」帶動環球股市上揚
自從美國與中國於周末達成共識,決定暫緩嚴厲的互徵關稅後,華爾街股市持續回升。這一舉措顯示兩國有意共同努力,避免全球經濟陷入衰退。
美國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額外關稅,於三個月內由145%暫時降至30%;同時,中國對美國貨品的關稅也會在同一期間由125%降至10%。
截至星期二收市,標普500指數(S&P 500)今年以來終於首次轉為正增長,雖然距離年內高位仍有超過4%差距。標普500及納斯達克(Nasdaq)已回升至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解放日」互徵關稅前的水平。
4月9日,美國宣布對中國以外國家暫緩90日徵收關稅,加上企業業績理想,以及上周有限度的美英貿易協議,均有助主要指數收復失地。
特朗普中東行 市場關注貿易協議
特朗普周三於沙特阿拉伯與敘利亞總統會面,投資者密切留意他在海灣地區四天行程中有否進一步貿易協議的消息。
標普500和納斯達克於星期二收市再度上升,主因美國四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溫和回升,按月上升0.2%,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0.3%,而三月則錄得0.1%跌幅。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指出:「從市場角度看,最大安慰是關稅暫時未有明顯反映在消費物價,即使四月已包括10%普遍基線關稅,以及對中國更高的關稅。」
根據LSEG數據,交易員目前預計美聯儲年底前將至少減息兩次,每次25個基點,首次減息可能在九月。
星期三,美聯儲理事Christopher Waller及其他兩位官員將於日內發表講話,主席鮑威爾則於星期四公開發言。
截至美東時間凌晨4:45,道指期貨升43點(0.1%)、標普500期貨升2.5點(0.04%)、納斯達克100期貨升3.25點(0.02%)。
科技股領漲 零售股受壓
特斯拉(Tesla)及英偉達(Nvidia)於盤前交易中分別上升近2%,成為大型科技及增長股之中表現最佳。
相反,美國鷹牌服飾(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因撤回全年業績預測,並歸咎於關稅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股價急挫13.8%。
隨著超過九成標普500公司已公布業績,市場本周將關注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的業績表現。
歐洲、亞洲股市及外匯市場動向
歐洲股市在全球貿易緊張緩和後,經過一輪強勁反彈後暫時休整,STOXX 600指數微跌不足0.2%,自4月9日特朗普宣布暫停對大部分貿易夥伴徵收關稅以來,該指數已累升超過17%。
亞洲方面,MSCI亞太(日本除外)指數升1.4%,日本日經225則微跌0.1%。香港恒生指數受科技股帶動大升2%,其中京東(JD.com)業績理想,市場本周亦關注騰訊及阿里巴巴的業績。
美元近日因經濟及政策不明朗而受壓,兌日圓跌0.7%至146.40,兌歐元跌0.4%,美元指數連續第二日下跌,累計跌幅達1.2%。
根據美銀全球基金經理調查,五月份全球資產管理人對美元的持倉比例創19年新低,主因特朗普貿易政策令投資者減少美國資產配置。
美國通脹後 零售數據成焦點
美國通脹數據公布後,市場下個關注點將是周四公佈的四月零售銷售數據。同日,烏克蘭與俄羅斯將於伊斯坦布爾舉行會談,期望在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嚴重衝突三年後達成停火。
商品市場方面,美國原油微跌0.3%至每桶63.49美元,仍處於兩周高位附近。現貨金價因貿易緊張緩和而失去避險吸引力,下跌0.3%至每盎司3,237美元。
編輯評論:中美貿易休戰能否長遠穩定市場?
今次中美暫時休戰,市場反應明顯正面,環球股市即時反彈,投資者風險胃納明顯回升。這反映出全球資本市場對貿易戰陰霾的極度敏感,亦突顯當前地緣政治對金融市場的主導地位。
然而,這種「暫時性」的喘息,是否足以改變投資者對長遠經濟增長的憂慮?事實上,今次關稅調整僅屬臨時措施,三個月後若未有實質協議,貿易緊張局勢隨時死灰復燃。美國企業如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撤回全年預測,正好反映企業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這種懸而未決的局面,對企業投資及消費信心造成潛在壓力。
美元走弱、資金流向非美資產,亦說明全球資金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戒心。若美聯儲如市場預期般減息,短期或有助支撐股市,但長遠而言,是否會引發資產泡沫或加劇通脹壓力,值得關注。
值得香港及亞洲投資者留意的是,內地科技巨頭業績成為恒生指數短線催化劑,但中美貿易結構性矛盾未解,市場波動將成新常態。投資者或需更審慎評估政策風險對企業基本面的長遠影響,而非單靠短線政策消息炒作。
總結而言,今次市場反彈更多屬於政策消息主導下的技術性修復,真正的「風平浪靜」仍有待觀察。投資者宜抱持彈性部署,密切關注中美談判進展及全球經濟數據變化,切忌過度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