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中貿易角力拖累全球股市,黃金創新高 Bunzl盈警重挫 英美通脹、樓市、科技股動盪全解構
英美中貿易戰升級,全球股市震盪,黃金突破歷史高位
週三(倫敦時間)歐洲及美國股市持續波動,英國FTSE 100指數一度下跌超過80點,臨收市時跌幅收窄至8點,報8,241點。早段跌勢因市場傳出中國願意就關稅問題重啟與美國談判而有所收斂,但整體市況依然受壓。Bunzl發出盈警並暫停回購,股價暴跌近27%,成為跌幅最大藍籌。相反,油價攀升,帶動Shell及BP等能源股抵銷部分跌勢;黃金更突破3,300美元新高,刺激礦業股如Endeavour Mining及Fresnillo逆市造好。
美國方面,納斯達克指數受Nvidia及ASML等科技巨頭拖累,60隻最大成分股僅Mondelez錄得升幅。Nvidia及ASML業績未如理想,分別下挫近6%,AMD亦接近跌6%。美國零售銷售3月按月升1.4%,但工業生產按月跌0.3%,反映消費動力放緩,製造業前景未明。
中國對美國釋出「橄欖枝」 市場質疑能否破局
中國據報對與美國重啟關稅談判持開放態度,但要求特朗普政府展現更多尊重,包括約束內閣成員對華言論、立場須更一致,以及正視中國對美制裁及台灣問題的關注。市場分析普遍認為,這些條件特朗普未必願意接受,貿易僵局短期難以打破。
同時,特朗普政府對華再推新關稅調查,並限制Nvidia向中國出口專為規避美國禁令而設的H20晶片,Nvidia預計因此錄得55億美元減值,全年收入或損失140至180億美元。中國則反擊,要求國內航空公司暫停購買波音飛機,俄羅斯更提議以被凍結資產向美國換購波音。
加州入禀法院挑戰特朗普關稅 美國國內反彈升溫
美國加州州長Gavin Newsom宣布,州政府已入稟三藩市聯邦法院,質疑特朗普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繞過國會徵收關稅的合法性。Newsom批評,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令加州家庭、企業及經濟陷入混亂,推高物價、威脅就業,呼籲為美國家庭挺身而出。
英國通脹回落但壓力猶存 樓市現「印花稅後遺症」
英國3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月升0.3%,低於市場預期,按年升2.6%,同樣低於預期及前值。核心CPI及服務業通脹亦見回落,為英倫銀行下月議息前帶來「小小鼓舞」。不過,專家指出,工資增長、公共開支上升及特朗普關稅若持續,通脹壓力仍難完全消退,市場預期今年或有三次減息,但決定仍「刀鋒邊緣」。
樓市方面,2月英國樓價按年升5.4%,平均樓價26.8萬鎊,倫敦及東南地區則按月下跌。業界認為,市場正消化印花稅優惠期結束後的調整,高端樓盤供應充裕,買家議價能力提升。貸款利率有望下調,或有助刺激需求,但經濟不明朗及租務市場供應不足,令專業業主轉向高回報物業類型。
Bunzl盈警停回購 恐引發藍籌回購潮終結?
分銷巨頭Bunzl因北美業務表現疲弱,首季有機收入倒退0.9%,遠遜市場預期,同時宣布暫停股份回購,股價大瀉25%。分析指,這是疫情以來首宗FTSE 100成分股暫停回購,或令投資者憂慮其他企業會否步其後塵,象徵英企回購熱潮或見頂。UBS及AJ Bell均認為,若宏觀環境持續惡化,Bunzl股價或進一步下調。
科技、礦業、地產、消費股各自表現 市場波幅加劇
科技股受美國出口限制及業績拖累,投資信託如Polar Capital Technology及Scottish Mortgage重挫。與美國業務關聯度高的Ashtead、Diploma、Informa等亦名列跌幅榜。相反,黃金及貴金屬礦業股受惠金價創新高而逆市上揚。地產股Barratt Redrow受惠於貸款環境改善及成本通脹受控,獲分析師正面評價。
WH Smith中期業績顯示,旅遊零售業務持續增長,但高街業務乏力,集團正積極部署未來分拆。管理層對下半年展望審慎樂觀,認為有望受惠於全球旅遊復甦。
會計巨頭EY捲入英國郵政Horizon醜聞 監管機構展開調查
英國財務報告局(FRC)宣布,將調查會計師事務所EY過去為英國郵政(Post Office)進行的審計,聚焦Horizon系統導致數百名分局長被誤控盜竊或詐騙案件。EY表示會全力配合調查。
編輯評論:全球化退潮下的「新常態」——貿易戰、通脹與資本市場的多重博弈
本周市場動盪,正好反映出全球經濟正進入一個「新常態」: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國際供應鏈斷裂風險加劇,令資本市場變得極度敏感,波幅明顯擴大。特朗普政府與中國的關稅角力,不但拖累美國科技企業(Nvidia、波音等),更令英國及歐洲市場承壓,投資者難以作長線部署,短炒主導,資金流向避險資產(金價屢創新高)成為新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貿易戰已不再單純是關稅數字的較量,而是涉及科技出口、地緣政治(台灣、俄羅斯)、監管反彈(加州訴訟)等多層面。中國「開放談判」的條件,實際上為美國政府設下極高門檻,雙方互信基礎薄弱,短期內難有突破。這種「拖字訣」只會進一步加深市場不確定性。
英國方面,通脹雖然回落,但核心壓力仍在,特別是工資及服務業價格走勢頑固。英倫銀行進退兩難——減息或有助提振經濟,但通脹若因外部因素(如美國關稅)再次升溫,則難以貿然行動。樓市在「印花稅後遺症」下,買家議價力提升,業主及投資者需更靈活部署。
Bunzl暫停回購或許是一個信號,當企業盈利受壓、資本市場不穩,回購潮難免降溫。這對一向依賴回購提振股價的藍籌股構成挑戰,亦反映企業對未來經濟前景的審慎態度。
總括而言,全球資本市場正處於「多重博弈」階段:地緣政治、貿易政策、通脹與利率、企業盈利、產業轉型(科技、能源、地產)等多線交織。投資者需更注重風險管理,並密切留意政策拐點與資金流向。對香港投資者而言,這場「新常態」既是挑戰,也是重新審視資產配置與風險承受力的好時機——畢竟,黃金屢創新高,正是市場尋找「新避風港」的最佳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