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爾士百貨(Kohl’s)因違反公司政策解僱執行長Ashley Buchanan
科爾士百貨(Kohl’s)於周四宣布,經過調查發現執行長Ashley Buchanan違反公司政策後,已將其免職。Buchanan於去年11月接替Tom Kingsbury出任執行長,任職時間僅數月。
董事會調查指出,Buchanan曾指示公司與供應商進行交易時涉及未披露的利益衝突。科爾士強調,Buchanan被免職並未影響公司財務報告或其他員工的工作。公司已任命Michael Bender為臨時執行長,即時生效,並將展開尋找永久執行長的程序。
財務表現仍面臨挑戰,第一季業績預告不及預期
科爾士同時公布了第一季的初步財務數據,預計將於5月29日正式公布業績。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和沃爾瑪(Walmart)、好市多(Costco)等大型零售商的激烈競爭,百貨業務持續低迷,科爾士亦未能倖免。
公司預計第一季同店銷售額將下跌約4%至4.3%,雖然仍是負增長,但好過分析師平均預期的6.34%跌幅。每股虧損預估介乎20至24美仙,明顯優於市場預期的52美仙虧損。
消息公布後,科爾士股價當日反彈7%,但今年累計仍下跌超過一半。
—
評論與分析:
科爾士百貨這次迅速撤換執行長,反映出公司對內部治理和企業文化的嚴肅態度。Buchanan任職僅數月即因利益衝突被免職,顯示公司高層在供應鏈交易透明度上存在嚴重問題,這對投資者和市場信心無疑是警號。百貨業本已面臨電商和大賣場的雙重夾擊,企業若無法保持內部紀律,更難以在激烈競爭中突圍。
另一方面,儘管銷售仍下滑,但科爾士的業績預期好於分析師預估,可能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或營運效率上有所改善。這或許是股價當日反彈的原因之一。然而,股價仍較年初大跌五成,說明市場對其未來前景仍持謹慎態度。
科爾士接下來如何選擇新的執行長,將是關鍵。新領導能否重建企業形象,推動業務創新和轉型,將決定公司能否在零售業的變革浪潮中重新站穩腳跟。對香港及全球類似零售業者而言,這是一次警醒:除了市場競爭,內部治理和透明度同樣不可忽視。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