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鋼鐵斥資60億美元美國投資惹投資者憂慮 測試首爾關稅策略成效
首爾消息——三月底,當南韓鋼鐵製造商現代鋼鐵(Hyundai Steel)宣布將在美國投資60億美元後,股價持續遭受拋售,令投資者憂心忡忡。為了平息投資者對該項目資金細節缺乏透明的疑慮,公司特別安排了一次電話會議,與十多位投資者溝通。
現代鋼鐵一名高層在會上表示:「我們對於計劃在部分細節仍在審核中便公布,深感抱歉。」這項投資是其母公司現代汽車集團(Hyundai Motor Group)於3月24日在白宮公布的總額210億美元美國投資計劃的一部分。該官員續稱:「由於美國關稅政策迅速變化,加上我們政府應對能力有限,因此必須迅速行動。」此話暗指前總統尹錫悅彈劾所造成的政治真空。
據四位現代高層及政府官員透露,他們希望此投資能為現代及南韓在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中爭取更有利條件鋪路。南韓高層官員將於週四赴華盛頓與美方對口官員會談,尋求關稅豁免或減免。
然而,一些投資者、貿易專家及工人對於這項急就章的計劃能否真正為南韓贏得貿易讓步抱持懷疑態度。白宮活動兩天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進口汽車課徵25%關稅,韓國產品未獲豁免。
一名投資者在電話會議中質疑:「當新廠於2029年投產時,美國關稅及貿易政策或將再次變動,屆時特朗普已不在任,這投資的長遠利益何在?」其他疑問包括為何選擇在路易斯安那州建廠,而非鄰近現代汽車已有工廠的州份?預期從美方獲得何種讓步?是否能找到足夠客戶填滿產能?
自投資計劃公布以來,現代鋼鐵股價已下跌21.2%,表現落後於競爭對手浦項鋼鐵(POSCO)18.3%跌幅及基準指數5.5%跌幅;同期現代汽車股價亦下跌12.9%。現代鋼鐵正面臨國內需求疲弱、中國廉價鋼材湧入及近期剛達成薪資協議的勞工罷工困境,該公司將於週四公布季度業績。
分析師警告,該投資或會加劇現代鋼鐵的財務壓力,並可能被迫縮減新廠產能。該廠預計年產鋼材足以製造180萬輛汽車,遠超現代及旗下起亞在美合計120萬輛的產能目標。首爾Petra Capital Management管理合夥人李燦赫指出:「若項目財務不可行,公司可能會縮減或延遲執行。現階段,這次宣布或多於政治信號,而非堅定承諾。」
現代鋼鐵在聲明中表示,美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汽車鋼材需求穩定,計劃中的美國工廠將為現代-起亞及其他美國客戶提供高品質低碳鋼產品。公司強調投資與關稅談判屬「獨立事項」,並稱將致力提升南韓工廠競爭力。
現代鋼鐵透露,將以借貸方式籌措50%美國投資資金,尚未公布其餘部分將由哪些股權投資者承擔。此前本地競爭對手浦項鋼鐵已表態將參與股權投資。
現代汽車與起亞約三成全球銷量來自美國市場,且自特朗普當選以來,雙方積極拉攏其支持。現代汽車集團執行主席鄭義宣透露,現代曾向特朗普就職基金捐贈100萬美元,並於三月底邀請特朗普出席其喬治亞新廠開幕儀式。特朗普在得知現代美國鋼廠計劃後,邀請鄭義宣及其他高管前往白宮。熟悉內情人士透露:「通常我們會與投資地州政府舉辦活動,在白宮宣布投資計劃相當罕見,似乎白宮想利用此投資作為其關稅政策奏效的示範。」
對於現代汽車集團而言,這項投資計劃目前仍停留在亮眼的宣布階段。南韓政府正力求降低特朗普對韓國商品課徵的25%關稅(目前暫停90天)或爭取對汽車及鋼材25%額外關稅的豁免。鄭義宣指出,單靠一家公司投資難以帶動美國關稅政策大幅改變,新廠更多是為應對低碳鋼需求,而非關稅準備。他強調:「關稅是國與國之間的事,現代與南韓政府將持續與美方談判。」
鄭義宣補充:「我們密切關注政策變化,持續檢視各種商業策略,確保長期獲利。」集團今年仍計劃在南韓投資24.3兆韓元(約170.5億美元)。
專家對現代投資在首爾與華盛頓關稅談判中的作用亦持保留態度。前美國貿易代表首席談判官、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負責人溫蒂·卡特勒表示:「傳統談判中,各方避免過早做出單方面讓步,通常採取整體方案談判。但現時局勢非比尋常。」她認為,韓方談判團需提醒美方投資應納入最終協議考量。
前南韓貿易部長呂漢求表示:「若現代能與政府協調,將投資納入首爾更廣泛的綜合方案中,結果或許會有所不同。」
貿易談判不明朗之際,南韓現代工人憂心忡忡。仁川生產基地的工人姜道勳表示,因建築鋼需求疲弱,工廠面臨一個月停工,投資美國計劃讓許多工人感到不滿,他們一直要求更多資源投入本地工廠。「這是我們首次遇上這麼嚴峻的情況……我真的很擔心。」姜工人已在該廠工作15年,感嘆:「我們感到極大失落。」
—
評論與啟示
現代鋼鐵60億美元美國投資計劃,表面看似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實則充滿複雜政治與經濟博弈。此舉在特朗普政府推動「美國優先」關稅政策背景下,既是對美國市場的戰略押注,也是南韓政府與企業試圖在關稅談判中爭取更大利益的政治籌碼。
然而,投資計劃缺乏透明度與詳細資金分配方案,令市場信心受挫,股價明顯反映出投資者對項目可行性的疑慮。加上選址偏離現代汽車主要生產基地,產能規劃遠超現有市場需求,均顯示此計劃可能更多是政治宣示而非純粹商業決策。
從更宏觀層面看,現代鋼鐵的投資計劃凸顯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影響企業策略的趨勢。美中貿易摩擦與美國對外政策不確定性,迫使跨國企業必須在產能配置與市場布局上做出快速反應,但這種「急就章」式決策也帶來風險。
此外,此案反映南韓產業面臨的結構性挑戰:國內需求疲軟、廉價進口競爭及勞工問題,皆使企業難以專注長遠發展。工人對投資外流的擔憂亦提醒我們,經濟全球化下的利益分配與社會影響不容忽視。
未來,南韓企業與政府應該加強協調,將投資計劃納入更全面的國家戰略,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穩定。只有如此,才能在全球競爭與政治博弈中穩住腳步,確保產業長期健康發展。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