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特朗普上任後的關稅政策時間線回顧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於1月20日上任以來,他所作出的關稅決定震撼了金融市場,並在全球經濟中引發了廣泛的不確定性。以下是主要事件的時間線:
2月1日 — 特朗普對墨西哥及大部分加拿大進口貨品徵收25%關稅,並對中國貨品徵收10%,以要求這些國家限制芬太尼及非法移民流入美國。
2月3日 — 特朗普暫停對墨西哥及加拿大徵收關稅的威脅,達成30天暫緩協議,換取邊境及犯罪執法方面的讓步,但未與中國達成類似協議。
2月7日 — 特朗普推遲對中國低價包裹(de minimis)徵稅,直至商務部確認相關程序完善,能夠處理並徵收關稅。
2月10日 — 特朗普將鋼鐵及鋁材關稅統一提高至25%,不設例外。
3月3日 — 特朗普宣布自3月4日起對墨西哥及加拿大貨品徵收25%關稅,並將中國進口貨品中與芬太尼相關的關稅加倍至20%。
3月5日 — 與通用汽車、福特及Stellantis的CEO通話後,特朗普同意延遲對部分加拿大及墨西哥製造車輛徵稅一個月。
3月6日 — 特朗普豁免北美貿易協定下的加拿大及墨西哥貨品一個月免於25%關稅。
3月26日 — 特朗普公布對進口汽車及輕型卡車徵收25%關稅。
4月2日 — 特朗普宣布全球性關稅,基準為10%,部分美國最大貿易夥伴的關稅更大幅提高。
4月9日 — 在金融市場震盪、全球股市蒸發數萬億美元後,特朗普暫停了大部分國家特定關稅90天,但10%普遍關稅維持不變。同時宣布將中國進口關稅由104%提升至125%,包括此前的芬太尼相關關稅,總稅率達145%。
4月13日 — 美國政府對手機、電腦及部分電子產品開放關稅豁免,這些產品大多來自中國。
4月22日 — 特朗普政府根據1962年《貿易法》第232條,對藥品和半導體進口展開國家安全調查,準備對該兩個行業徵收關稅。
5月4日 — 特朗普對所有美國以外製作的電影徵收100%關稅。
5月9日 — 特朗普與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達成有限雙邊貿易協議,英國出口仍維持10%關稅,但雙方農產品市場略有擴大,美國對英國汽車的高關稅有所降低。
5月12日 — 美國與中國達成90天休戰協議,雙方暫時下調互相徵收的關稅,美國對中國貨品關稅從145%降至30%,中國對美國貨品關稅從125%降至10%。
5月13日 — 美國降低對中國低價貨品(價值不超過800美元)徵收的關稅,從120%降至54%。
5月23日 — 特朗普建議從6月1日起對歐盟貨品徵收50%關稅,並警告蘋果公司若手機在美國境外生產,將面臨25%關稅。
5月25日 — 特朗普撤回對歐盟徵收50%關稅的威脅,延長與歐盟的談判期限至7月9日。
5月28日 — 美國貿易法院裁定特朗普徵收的廣泛關稅違法,認為他超越了總統權限,禁止這些關稅生效。特朗普政府表示將提出上訴。
—
評論與啟示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呈現出一種極具攻擊性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這種策略雖然意圖保護美國本土產業及安全,但其頻繁的政策變動和高額關稅卻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震盪和不確定性。從時間線中可見,特朗普多次在經濟壓力和企業反饋下改變政策,顯示出其在實施強硬貿易措施時的搖擺不定。
此外,關稅的提高不僅影響了美中、美歐及美墨加的貿易關係,也對全球供應鏈和跨國企業的生產及定價策略帶來深遠影響。尤其是針對科技產品和汽車產業的關稅,顯示出特朗普政府試圖以關稅工具重塑全球產業鏈格局,並在國家安全名義下擴大對特定行業的控制。
然而,從市場反應來看,這些政策往往導致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甚至損失數萬億美元市值,反映出市場對貿易戰的不安和對全球經濟成長的擔憂。法院的裁決也顯示行政權力在貿易政策上的限制,提醒未來政策制定需更謹慎考量法治與市場穩定。
對香港及全球投資者而言,這一系列事件提醒我們在全球化背景下,政治決策對經濟影響深遠且迅速,風險管理和靈活應對成為投資的關鍵。未來,隨著國際關係的變化,貿易政策仍將是市場焦點,投資者需密切關注政策動向及其對行業和企業的具體影響。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