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特朗普自上任以來的關稅政策時間線及其對全球經濟的衝擊
自202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上任以來,他所推出的一系列關稅決策震驚了金融市場,並在全球經濟中掀起了不確定性的浪潮。以下是主要事件的時間表:
2月1日 — 特朗普對墨西哥及大部分加拿大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並對中國商品徵收10%關稅,要求這些國家遏制芬太尼和非法移民流入美國。
2月3日 — 特朗普暫停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關稅威脅,雙方達成30天的暫停協議,以換取邊境和犯罪執法方面的讓步。但美國未與中國達成類似協議。
2月7日 — 特朗普推遲對中國低價包裹(de minimis)徵稅,等待商務部確認相關程序和系統已完善以便徵收關稅。
2月10日 — 特朗普將鋼鐵和鋁材關稅統一提高至25%,不設例外。
3月3日 — 宣布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的25%關稅將於3月4日生效,並將所有中國進口商品中與芬太尼相關的關稅加倍至20%。
3月5日 — 在與通用汽車、福特及Stellantis的CEO通話後,特朗普同意將部分加拿大和墨西哥製造的車輛關稅延後一個月實施。
3月6日 — 特朗普對北美貿易協定下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暫時免除25%關稅一個月。
3月26日 — 特朗普宣布對進口汽車及輕型卡車徵收25%關稅。
4月2日 — 宣布全球性關稅基線為10%,並對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徵收更高關稅。
4月9日 — 在金融市場大幅震盪、全球股市蒸發數萬億美元後,特朗普暫停了大部分剛剛生效不到24小時的國別關稅90天,但10%的全面關稅仍然維持。特朗普表示將把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由當天生效的104%提升至125%,加上之前的芬太尼關稅,總稅率達145%。
4月13日 — 美國政府對進口自中國的智能手機、電腦及部分電子產品授予關稅豁免。
4月22日 — 特朗普政府根據1962年貿易法第232條,啟動對藥品和半導體進口的國家安全調查,擬對這兩個行業徵收關稅。
5月4日 — 對所有非美國製作的電影徵收100%關稅。
5月9日 — 特朗普與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宣布有限雙邊貿易協議,維持對英國出口商品10%的關稅,雙方農產品市場開放略有擴大,美國降低對英國汽車的高額關稅。
5月12日 — 美國與中國達成90天協議,雙方暫時削減互惠關稅。美國將中國進口商品的額外關稅從145%降至30%,中國將美國商品的關稅從125%降至10%。
5月13日 — 美國降低中國低價包裹關稅,將價值不超過800美元商品的稅率從120%減至54%。
5月23日 — 特朗普建議自6月1日起對歐盟商品徵收50%關稅,並警告蘋果如果其在美國銷售的手機在境外生產,將面臨25%關稅。
5月25日 — 特朗普撤回對歐盟50%關稅的威脅,同意延長與歐盟的談判期限至7月9日。
5月28日 — 美國貿易法院裁定特朗普超越其權限,阻止其對美國貿易夥伴商品徵收全面關稅。特朗普政府表示將上訴。
5月29日 — 聯邦上訴法院暫時恢復特朗普最廣泛的關稅措施,暫停下級法院裁決,等待政府上訴結果,並要求相關訴訟方在6月5日前回應。
—
評論與分析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呈現出極端波動和強烈的政治色彩,從初期的強硬態度到中途的暫停與讓步,再到法院的法律挑戰,整個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市場震盪。這種政策的不連貫性不僅擾亂了全球供應鏈,也加劇了企業和投資者的風險評估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利用關稅作為政治籌碼,將貿易政策與國內安全(如打擊芬太尼)、外交談判(與中國、墨西哥、加拿大、歐盟及英國的協議)緊密結合,反映出貿易已不再是純粹的經濟問題,而是國家戰略和外交政策的一部分。這種做法雖然在短期內可能迫使對手做出讓步,但長遠來看,可能削弱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的穩定性和預測性。
此外,法院介入限制行政權力,顯示美國國內對於總統在貿易政策上的權限存在制衡,反映法律和制度的成熟度。這也提醒我們,任何國際貿易政策的變動都必須考慮國內法律框架和多方利益的平衡。
對香港及全球市場而言,這一系列政策的反覆無常提醒企業必須加強風險管理,靈活調整供應鏈和市場策略,以應對不確定的貿易環境。未來,隨著全球地緣政治的持續變化,如何在維護國家利益與促進國際合作之間找到平衡,將是各國領導人面臨的重要挑戰。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