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特朗普關稅令暫停,中美貿易談判陷僵局!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立即升級 🔗

特朗普一週大事回顧:上訴法院暫緩關稅禁令、中美談判陷僵局

特朗普關稅戰:法院暫緩禁令,美國上訴進行中

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早前裁定,特朗普政府根據經濟緊急法例施加的全球性關稅超越總統權限,並永久禁止相關行政命令。不過,美國政府隨即提出上訴,並要求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合併審理多宗相關案件,同時申請立即行政暫緩執行。最終,上訴法院批准了合併審理及暫緩執行的申請,意味著原有的禁令暫時失效,直至法院作進一步裁決。這一舉動令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合法性再次進入司法程序,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貿易法院明確指出,若有關關稅命令被判違法,則對所有受影響方均屬無效,並非只針對部分原告。

中美貿易談判:特朗普自稱曾救中國經濟,現指責中方違約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聲稱兩周前中國經濟瀕臨危機,自己設下的高額關稅令中國幾乎無法進入美國市場,導致中國工廠倒閉、社會動盪。為避免中國陷入更嚴重困境,他選擇與中國快速達成協議,令局勢穩定下來。然而,特朗普批評中國「完全違反協議」,自嘲自己「太好人」,並暗示未來對華政策可能更強硬。

美國加強芯片出口管制:科技企業首當其衝

據《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政府因應中國對關鍵礦產實施出口限制,宣布暫停向中國出口更多美國科技產品,包括晶片及噴射引擎。這是商務部全面檢討對華戰略物資出口的一部分。受影響的上市科技公司包括AMD、Intel、Marvell、Microchip、Micron、Nvidia、Qualcomm及Texas Instruments等。這一政策將進一步加劇中美科技脫鈎,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

歐盟關稅談判:特朗普延長磋商期限,強調美國談判主導權

特朗普透露,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致電要求將原定6月1日到期、針對歐盟的50%關稅延至2025年7月9日,他表示同意並期待歐盟迅速展開談判。特朗普強調,若談判無果或美方受不公平對待,他有權單方面設定貿易條件。他又指,歐盟已主動聯絡美方安排會議,期望歐洲國家最終仿效中國,開放市場與美國進行公平貿易。

加速核電發展: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推動新型核能項目

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命令,推動包括小型新型核反應堆在內的核電廠建設,聲稱美國將成為全球核能產業領導者。他強調,現代核技術在安全及成本方面已有重大進步。出席儀式的包括內政部長、防長及能源企業高層,如Constellation Energy、Oklo等。其他涉足核能的上市公司還有Nuscale Power、Nano Nuclear Energy、BWX Technologies、Centrus Energy及Cameco等。這反映美國正積極尋求能源安全與低碳轉型的雙重突破。

房貸機構擬上市:政府保證不變

特朗普表示,正推動兩大房貸機構Fannie Mae及Freddie Mac上市,並強調即使公開上市,政府對其隱性擔保不會改變,自己會繼續監督這兩間機構。特朗普認為,這有助美國人實現置業夢想,並強調這兩間企業現時運作良好,將繼續支持「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目標。

馬斯克卸任DOGE特派員:感謝特朗普,稱任務將持續發展

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在X平台發文,感謝特朗普給予機會,讓他以特別政府僱員身份協助減少浪費開支。他表示,DOGE(指Dogecoin或相關項目)任務將成為政府運作的重要一環,並會不斷壯大。

美國政府掌控美鋼「黃金股」:日企收購案納入國安條款

彭博社報道,美國政府將在日企新日鐵收購美國鋼鐵(U.S. Steel)案中,擁有「黃金股」否決權,確保國安利益。該協議包括原有每股55美元收購價及140億美元新投資,當中24億美元將投入Mon Valley廠房。賓州共和黨參議員兼特朗普盟友麥考密克透露,收購後美鋼將由美國行政總裁領導,董事會美方佔多數,政府可透過黃金股否決部分董事任命,確保美國生產力及產能不受削減。

編輯評論:特朗普式經濟民族主義的長遠後遺症

特朗普這一連串舉措,無論是關稅戰、出口管制,還是國有資產上市與核能產業扶持,背後都清晰反映出「美國優先」的經濟民族主義路線。短期看,這些政策或能為美國爭取談判籌碼,甚至刺激本土產業發展,但長遠而言,卻帶來三大隱憂:

1. **全球供應鏈碎片化**:持續的關稅與出口限制,正加快全球產業鏈分裂,企業被迫「去風險」甚至「去中國化」,但同時也推高了生產成本,最終可能轉嫁至消費者。
2. **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美國對中、歐雙方同時施壓,令全球貿易規則進一步碎片化,國際合作空間收窄,貿易摩擦日益頻繁,甚至可能演變為科技冷戰。
3. **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壓力大**:雖然推動核能、科技等產業升級,但美國本土製造業未必能短期內填補供應缺口,部份傳統工業區或受衝擊。

此外,特朗普將房貸機構上市但保留政府擔保,既想引入市場資本,又不願放棄政策主導權,反映出美國對金融穩定與市場效率之間的矛盾心態。

最後,無論是美鋼「黃金股」還是馬斯克參與政府項目,都突顯美國政府在戰略產業上的干預意願日益加強。這種「國家資本主義」模式,或許短期內能保障國安與產能,但長遠是否符合自由市場精神,值得深思。

總結而言,特朗普的經濟政策雖然話題十足,但其背後的結構性矛盾,將繼續牽動全球政經格局。香港讀者若有意參與美股、科技或能源板塊投資,必須密切關注美國政策走向,靈活調整資產配置,才能化危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