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計劃限制AI晶片出口馬來西亞及泰國 加強防堵中國取貨漏洞
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特朗普政府正起草新一輪出口管制措施,準備限制Nvidia等美國企業向馬來西亞及泰國出口先進人工智能(AI)晶片,目的是進一步打擊透過東南亞中轉、走私半導體進入中國的情況。
據彭博社報道,這項規則草案目前仍由美國商務部審議中,目標是堵塞現有漏洞。美國官員相信,現時部分受限晶片可能經由東南亞中間商輾轉流入中國。這個新動作可視為拜登時代出口限制的延伸,但同時展現特朗普政府有意進一步收緊對敏感科技流向的控制。
根據建議措施,美國晶片製造商日後如欲向馬來西亞和泰國出口AI處理器,將需獲得新的出口許可證。
不過,這項規則預計會設有臨時豁免,並為美國及其盟國企業提供特定例外,同時設有機制,避免影響半導體供應鏈,尤其是東南亞在晶片封裝及組裝環節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這次收緊管制,正值AI晶片流向馬來西亞明顯上升之際。美國方面亦對該區數據中心項目(包括甲骨文公司投資的項目)表示關注。新加坡檢方最近亦起訴有人涉嫌虛報晶片最終目的地,指有AI伺服器可能由新加坡轉運到馬來西亞。雖然Nvidia並未被指涉違規,但由於其在AI晶片市場的主導地位,成為美方管控焦點。
儘管美國盟友及科技企業曾對過往AI晶片出口規則有所反彈,但華府似乎決心維持甚至加強針對中國的相關限制。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最近在國會作證時表示,AI晶片仍可賣給盟國,但前提是必須通過美國批准的雲端及數據中心營運商部署。
馬來西亞和泰國目前尚未就草案作出公開回應。Nvidia亦拒絕評論。
若最終實施,這將是特朗普政府首次正式調整美國AI出口政策,對東南亞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日益增長的角色帶來深遠影響。
編輯評論:美國AI科技戰 東南亞成新戰場
這一則新聞表面上是美國繼續強化對中國半導體科技封鎖的延伸,但其實反映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地緣政治壓力。過去美國主要針對中國直接出口,現時連東南亞這些「轉運站」都要收緊監管,說明華府對中國「曲線取貨」的防備已經進入新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與泰國這類新興科技樞紐,近年在半導體封裝和數據中心領域迅速崛起,吸引大量國際資金和技術流入。美國的出口管制,短期內或可減慢中國獲取先進AI硬件的速度,但同時亦可能令東南亞國家在全球供應鏈的角色變得更敏感、更具風險。這些國家日後在中美科技競爭之間,將面臨更大壓力,甚至被迫選邊站。
對於香港、甚至整個亞洲科技業界而言,這種「出口管制升級」不僅僅是貿易問題,更是供應鏈安全、產業自主與地緣政治博弈的縮影。香港作為中介樞紐城市,未來在科技流通及監管上的挑戰,只會愈來愈複雜。
最後,這場AI晶片戰爭,最終會否令全球科技創新生態分裂成更明顯的陣營?東南亞會否因為「兩頭不到岸」而損失發展機遇?還是會反過來成為新一輪科技產業鏈重組中的最大贏家?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和深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