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科技新聞回顧(5月12日至16日):特朗普加強批評歐洲監管、阿聯酋引入Nvidia AI晶片、Apple堅守印度戰略及更多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政府近日再度加強對歐洲數碼監管政策的批評,指這些規例威脅到言論自由及美國企業利益。特朗普政府同時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達成初步協議,允許每年進口50萬顆Nvidia先進AI晶片。這項交易不僅彰顯美國科技對中東盟友的戰略輸出,也引來美國國會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的警告,他擔心這些敏感AI技術可能最終流向中國,損害美國科技優勢。
汽車及電動車領域:自動駕駛與出行平台新動向
Future Fund LLC的Gary Black認為,Tesla和Uber將因電動車普及及自動駕駛發展受惠。Uber最近宣布與P2P汽車共享平台Turo合作,升級美國用戶的Uber Rent服務。Gary Black亦對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Pony AI)即將公布的季度業績表示關注,並提及其與Uber的最新合作。Tesla方面則繼續推廣其全自動駕駛(FSD)技術,為下月於德州奧斯汀舉行的Robotaxi活動造勢。同時,Tesla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CATL)計劃在香港上市集資超過40億美元,反映新能源產業資本市場熱度不減。
科技與電訊:中美科技競爭持續升溫
Cisco最新一季業績表現理想,每股盈利和收入均超越市場預期。三星電子則在S25系列發布僅四個月後,突然推出超薄新機Galaxy S25 Edge,應對需求放緩與關稅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Nvidia則積極擴展中國業務,計劃於上海設立新研發中心,力圖在美國出口限制收緊下鞏固AI領導地位。Broadcom推出第三代每通道200G的CPO光學晶片,進一步提升AI數據中心運算能力。Sony則發布新一代無線降噪耳機WH-1000XM6,主打AI實時聲音自適應功能。
智能手機:Apple加強AI與印度製造戰略
Apple據報正開發AI驅動的iOS 19電池優化工具,並即將於今秋推出更薄的新款iPhone 17。儘管特朗普近期針對Apple CEO Tim Cook有「小問題」之言,蘋果已向印度政府重申會繼續將印度作為主要生產基地,強調投資計劃不變。這反映蘋果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下,印度地位日益重要。
編輯評論:科技霸權、地緣政治與消費者利益的三角博弈
本週科技新聞充分展現全球產業鏈與地緣政治的複雜互動。美國一方面高舉「自由」旗幟批評歐洲監管,另一方面卻又積極推動AI晶片外銷,甚至不惜冒著技術外流中國的風險。這種矛盾反映出美國在維護本國科技霸權與全球市場擴張之間的掙扎。
Tesla、Uber等企業則在自動駕駛和出行服務上持續創新,並積極尋求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增長機會。Nvidia和Broadcom在AI及數據中心領域的突破,預示著未來算力競賽將進一步白熱化,而中國與美國的科技脫鈎趨勢亦愈見明顯。
至於Apple堅持印度製造,既是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回應,也是全球供應鏈多元化的必然選擇。當歐美監管收緊、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科技巨頭如何平衡全球市場、技術創新與合規壓力,將成為未來幾年產業發展的關鍵。
對香港及亞洲投資者而言,這些巨頭的動向不僅影響科技股表現,更牽動整個區域的產業升級與資本流向。未來,如何在全球科技競賽、監管變局與地緣博弈中尋找新機遇,值得我們持續關注與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