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威脅對美國銷售的iPhone徵收25%關稅 蘋果或被逼加價消費者埋單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日公開威脅,若蘋果公司不將iPhone生產線遷回美國,而繼續依賴中國及印度製造,將對所有在美國銷售的iPhone徵收25%進口關稅。這番言論不僅令蘋果股價一度大跌4%,更引發市場對蘋果未來價格及供應鏈策略的憂慮。
蘋果:生產線遷美成本天文 美製iPhone或售逾$2,000美元
蘋果現時正將部分生產線由中國轉移至印度,以應對現時的美國關稅措施。不過,特朗普明言,無論中國還是印度,只要不是美國本土製造的iPhone都會被徵收重稅。分析師指出,將iPhone生產線全面搬回美國,成本高昂且極度複雜。Wedbush分析師Dan Ives更形容這想法是「童話故事」,估計美國製造的iPhone售價可能高達$3,500美元,遠高於現時$799美元起跳的定價。
蘋果行政總裁Tim Cook則透露,Apple Watch、Mac、AirPods及iPad等產品的主要生產地已經轉移至越南,但特朗普的關稅威脅目前只針對iPhone。
25%關稅或迫使蘋果加價 消費者成最大輸家
蘋果預計,現有關稅已令公司增加9億美元成本,若再加徵25%關稅,蘋果要維持現有售價幾乎不可能。分析普遍認為,蘋果最終會將成本轉嫁予消費者,美國本土iPhone售價勢必大幅上升。JP Morgan分析師更指,關稅措施若擴展至所有智能手機品牌,蘋果或需將全球iPhone價格平均調高5%,以分攤美國市場的損失。
價格上升將直接影響消費者購買意欲,蘋果在美國的市佔率或會被三星等本土或免關稅對手蠶食,連帶電訊商及配件商等下游產業亦會受拖累。
特朗普貿易保護主義升級 歐盟同樣成箭靶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並不限於蘋果或中國。他同時批評歐盟是「為了在貿易上佔美國便宜而成立」,揚言6月1日起對歐盟商品徵收高達50%關稅,顯示其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將擴展至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
蘋果積極推中國舊機換新計劃 力挽中國市場頹勢
面對中國市場本地品牌如華為、小米的激烈競爭,蘋果近期加大中國舊機回收換新優惠,最高回收價達5,700元人民幣(約791美元),希望藉此刺激銷量,重奪失地。
編輯評論:特朗普「美國製造」口號背後的現實與迷思
特朗普這種「要麼回美國生產、要麼加重關稅」的強硬姿態,表面上響應了美國製造業回流及保護本土就業的民粹訴求,但現實卻遠比口號複雜。全球化下的科技產品供應鏈早已高度分工,蘋果的iPhone牽涉數百個零件、數十個國家協作生產,單憑一紙關稅政策就要求所有生產回流美國,無異於逆水行舟。
更重要的是,這種政策的直接受害者其實是美國消費者和整個產業鏈。當iPhone售價暴漲至$2,000甚至$3,500美元,會否出現「智能手機貴族化」現象,令普通人難以負擔?還是會催生更多價格親民、功能相近的本土品牌崛起,甚至加速消費者轉用Android等替代品?蘋果作為科技巨頭,雖有能力短期內吸收部分成本,但長遠而言,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將決定蘋果在美國本土甚至全球的競爭力。
此外,特朗普對歐盟及其他貿易夥伴的關稅威脅,難免令外界質疑美國是否正走向「經濟孤立」的老路。這種做法或可短暫刺激本土生產,但長遠卻可能損害美國在全球供應鏈的主導地位,甚至引發貿易報復,令國際經濟環境更不穩定。
對香港及亞洲地區來說,這輪貿易戰升級,既是風險也是機遇。香港作為國際貿易樞紐,應密切關注中美科技供應鏈重組帶來的新格局,發掘本地企業在轉型中的新角色與定位。未來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格局,或將因一紙關稅政策而出現根本性變化,值得每一位關心科技與經濟發展的讀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