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特朗普中東AI芯片大交易揭示未來博弈新局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立即升級 🔗

特朗普政府中東AI交易之後:美國、全球與未來誰主AI霸權?

特朗普與阿聯酋元首在阿布扎比登上空軍一號

美國撤回AI芯片出口規則,中東AI交易震撼全球

2025年5月1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計劃撤銷「AI擴散規則」,這項規則原本旨在對全球AI芯片及模型權重出口進行全面管控。這條規則是在上屆政府最後幾周發布的,但最終在生效前夕被放棄。

隨後,特朗普總統展開中東巡迴,期間與沙特、卡塔爾及阿聯酋達成多項大型AI芯片出口協議。雖然這些協議的細節尚未完全公開,甚至可能還未最終敲定,但根據已公布的投資規模,這些計劃將遠超全球現有大部分AI項目。

這些交易引發巨大爭議。批評者認為,美國把「21世紀最關鍵基建」外判給出價最高的國家,將會蠶食美國本土數據中心建設,並把AI基礎設施外包給與美國利益不全一致的威權政權。支持者則認為,這些交易打開了「AI基建的萬億美元資本閘門」,把阿布扎比和利雅得緊緊綁在美國AI生態鏈上,同時將全球關鍵搖擺國從中國手中拉回美國陣營。

但最終這些協議的成敗,還要視乎落實情況。更重要的是,全球會如何回應?這些交易會如何改變美國國內AI產業和全球AI政策格局?

交易的未來:規模空前但細節未明

根據媒體報道,美國將允許阿聯酋每年購買相當於50萬枚Nvidia AI芯片。阿聯酋AI巨頭G42將與多家美國公司合作,在阿布扎比建設一個5GW AI園區,最終可容納多達250萬枚Nvidia B200高端AI芯片,規模遠超OpenAI美國「Stargate」項目及馬斯克在田納西州的「Colossus」AI集群(目前擁有20萬枚高端芯片)。

沙特方面,則將獲得約1GW算力,初步訂購1.8萬枚Nvidia芯片,整體協議規模高達6000億美元。

然而,很多關鍵細節仍未公佈。例如G42每年或只獲得出口上限的五分之一,其餘則分配給在園區內經營的美國公司,但如何分配、如何確保美國公司利益、G42與其他本地企業的角色等,都還未明朗。此外,究竟是單一5GW集群還是分散多個園區?集中風險如何管理?美國政府會否擔心G42壟斷算力?這些都未有明確答案。

由於協議涉及巨額資金和戰略利益,雙方未來權力博弈值得關注。如果美國認為中東國家違約,或可撤回出口許可;反之,若中東國家覺得美國未履約,或AI戰略地位急升,他們也可凍結付款、重新靠攏中國,甚至試圖奪取芯片主控權。若油價下跌或地區不穩,相關投資規模亦可能出現變化。

目前還難以判斷協議能否長期維持平衡。例如美國會否保有芯片用途的治理權、接收的安全與合規資訊、實體及網絡安全要求、遠程存取權限,以及違規懲罰機制等,都屬未解難題。有人建議設立「數據大使館」模式,即數據中心內的數據歸美國司法管轄,但美方是否採納、當地合作夥伴是否接受,仍是未知之數。

據報特朗普政府內部分歧嚴重:對華強硬派質疑協議規模和安全性,而靠近科技業的官員則認為中國隨時可提供替代方案,若美國限制出口將自失先機。未來這些反對派或會拖慢許可審批、加強安全條件、限制外國公司角色,甚至在形勢變化時重啟談判。

全球反應:中國、歐洲及中等強國的抉擇

這些協議標誌著中東在全球AI競賽中崛起。正如一位美國官員所言,G42協議可能令「2029年全球最強AI訓練設施位於阿聯酋,而非美國」。世界各國都要決定如何回應。阿聯酋和沙特近年專注以AI推動經濟轉型,但其他國家同樣有AI野心,現在必須適應中東勢力的崛起。

中國

特朗普政府辯稱,若美國不向中東出口AI芯片,中國必定填補空缺。短期內,中國難以提供與美國同等規模的芯片出口。例如馬來西亞最近宣佈首批華為AI芯片海外部署,僅3000枚,遠遜美國對阿聯酋的承諾,且芯片技術亦較落後。據報2024年中國SMIC僅生產20萬枚華為Ascend 910B芯片,今年預計30萬枚910B及10萬枚910C,主要供應國內市場,難以大規模出口。

美國對半導體設備的出口管制若能持續執行,將進一步限制中國芯片產能。不過,北京可能會以小型交易(如馬來西亞)切入,藉推動華為芯片和中國AI模型在小型市場建立生態,逐步鎖定用戶。若中國能推動更大規模計劃,將顯示其正突破美國限制。

此外,中國亦需重新審視與沙特、阿聯酋的關係。兩國與中國經濟聯繫深厚,不願得罪大客戶,且部分投資美國項目的資金來自對華石油出口。沙特和阿聯酋外交官如何向中方解釋?北京會否要求其他領域的讓步以維持搖擺國地位?目前中國對這些協議反應相當克制,與過往對其他國家「倒戈」的強硬態度大相逕庭。

中等強權

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主要國家亦需抉擇。這些國家普遍沒有中東那種對AI的「信仰」,但都希望分一杯羹。印度尤其有意成為AI大國,但現時仍遠遠落後。

東南亞等地或會仿效中東策略:同時向美中示好,釋放資本和能源發展數據中心,並為美國企業提供規避本土監管的選擇。不過,這些國家缺乏主權財富基金和強勢政府,難以像中東般迅速推動AI發展,只能另覓吸引美國投資的方法。搖擺國策略雖能吸引美國讓步,但同時會招致美方更大壓力要求選邊站隊。

歐洲

中東崛起對歐洲構成重大挑戰。歐洲自視為美中之外的第三大科技強權,但阿聯酋的超大型數據中心計劃,突顯歐洲在AI基建上的落後。歐洲最大AI項目之一,是阿聯酋MGX與法國Mistral合作的1.4GW數據中心,英國則考慮設立「AI增長區」以簡化審批,但都遠不及阿聯酋的5GW計劃。在跨大西洋關係緊張之際,歐洲不能再假設自己能永久無障礙獲取美國AI芯片。

美國本土AI產業的重塑

在美國國內,這些中東協議或會產生反效果:美國企業若可在中東運營,便不再積極爭取本土審批及能源改革,削弱美國建構世界級AI生態的動力。政府可考慮要求雲端巨企將大部分AI芯片留在美國,或將中東協議後續進展與本土建設掛鉤,否則恐怕會陷入「逐底競爭」。

這些協議同時標誌著AI實驗室成為強大外交主體。美國政府與科技巨企利益合流,積極推動高科技出口,吸引外國主權基金巨額投資。未來美國AI政策,將愈來愈受企業利益驅動。

雖然協議支持者聲稱「所有美國基建供應商都將受益」,但現實更為複雜。傳統雲端巨企如AWS、Google、Microsoft雖有合作,但在阿聯酋首輪建設中並非最大贏家。他們需權衡何時、如何參與新集群。馬斯克據報反對阿聯酋協議,認為有利OpenAI而損害自家xAI利益。Anthropic則公開支持拜登時代的擴散規則,主張AI芯片應留在民主國家。不過xAI未來亦可能分配到阿聯酋集群資源。總體而言,協議對不同公司影響不一。

政權更迭亦令產業策略轉變。拜登時代,合規經驗豐富的科技巨企主導與中東合作,強調安全承諾和可驗證進度,審慎將中東納入美國科技生態。特朗普時代則偏好高調項目,例如「Stargate UAE」由G42、Nvidia、OpenAI、Oracle、Cisco及SoftBank聯手打造世界級芯片集群。但協議能否抵禦國會和白宮換屆風險,仍需觀察。

美國全球AI戰略的未來

最後,特朗普政府需要決定這種中東模式是特例,還是將向其他國家推廣。若要複製中東協議的籌碼優勢,或需在新AI出口政策中對其他地區設立許可要求。即使沒有正式限制,美國公司在未獲政府默許下,亦未必敢與非盟友國達成大規模協議。

但這種模式能否在其他國家複製仍屬未知。美國或會希望拉攏被中東協議冷落的盟友,鼓勵建立競爭中心,避免阿聯酋、沙特成為美中之外唯一AI強權,並推廣美國AI生態至全球。但若認為中東在監管自由、資本能源調配、政府決心等方面獨一無二,則未必能在其他國家複製。

目前美國正制定全球AI出口政策,未來雙邊談判、以芯片作為談判籌碼的策略將較以往更常見。但政策基調(默認開放還是默認限制)、傳統盟友地位、許可例外範圍等,仍是懸而未決的關鍵問題。

全球AI硬件現時仍由美國主導,因此這些政策抉擇將深遠影響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中東協議只是美國對「AI技術應共享至多廣」這一問題的首次回答,未來還有更多關鍵決定在後頭。

編輯評論:中東AI交易背後,香港與亞洲該如何自處?

特朗普政府與中東AI交易不僅僅是商業合作,更是新冷戰格局下的科技地緣政治博弈。這些協議將AI算力、數據主權、安全監控等問題拉到全球聚光燈下。美國一方面希望壓制中國科技崛起,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全球資本與產業鏈中尋找新的盟友和資源。

對香港及亞洲地區而言,這場AI大國博弈帶來兩大啟示:第一,單靠市場和資金難以追趕AI基建巨頭,政策、監管自由度以及國家戰略意志同樣關鍵。第二,搖擺國策略雖然短期可爭取美中讓步,但長遠而言,如何建立自主技術與數據主權,才是避免受制於人之道。

此外,歐洲的失落與中東的崛起,提醒我們:科技競爭最終是資本、能源、制度與人才的綜合賽跑。香港若要在AI時代保持競爭力,必須打破過去「跟隨者」思維,積極尋找政策突破口,善用本地金融、法治及國際化優勢,吸引全球AI人才和資本落戶,並在數據安全、法規創新等方面搶佔先機。

最後,AI全球化浪潮下,香港既要警惕被大國科技戰波及,亦應積極參與國際AI治理,推動開放、負責任的AI發展。否則,無論地緣政治如何轉變,真正的「AI主權」永遠不會屬於我們。

✈️ Trip.com「內地快閃」機票+酒店半價

【每週二 10 AM】 立即領取 半價優惠代碼
最高減 HK$500,CP 值極高,先到先得!

立即搶優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