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洲Woolworths第三季銷售表現優於預期,降價策略推動核心雜貨業務銷量上升
澳洲最大超市連鎖Woolworths公佈第三季度銷售業績,因應生活成本壓力,透過降價策略提升銷量,令市場反應熱烈,股價飆升至九周高位。Woolworths負責澳洲逾三分之一的雜貨銷售,這次業績展現出在零售業面對通脹放緩、定價能力受限,以及消費者轉向尋找抵買貨品的嚴峻環境下,仍保持一定韌性。
Woolworths股價當日最高升2.1%,達到32.2澳元的九周高位,明顯跑贏標普ASX 200指數當日0.2%的跌幅。
Woolworths集團行政總裁Amanda Bardwell表示:「市場競爭依然激烈,消費者前景不明朗,但我們在這些領域持續取得進展,會在八月公布全年業績時提供更詳細的更新。」
截至3月31日止季度,Woolworths集團總銷售額達173.1億澳元(約110.9億美元),超出分析師預期的166.4億澳元,較去年同期的167.7億澳元增長3.2%。其中,公司的利潤引擎——澳洲食品業務銷售額增長3.6%,達130.5億澳元,得益於電子商務增長以及降價措施。這是繼第二季度因配送中心發生17天罷工,導致貨架空缺、消費者轉向競爭對手後的復甦。
在食品零售業務中(不包括煙草產品),平均價格同比下降0.5%,已連續五個季度下跌,反映超市巨頭積極降價,以挽留注重預算的消費者。
這一表現與較小競爭對手Coles相似,後者週三公佈季度銷售額增長3.4%,顯示澳洲雜貨消費者普遍偏好更經濟實惠的選擇。
Woolworths的電子商務季度銷售額按年增長15.7%,達22億澳元,然而花旗分析師指出,與上一季度相比增速停滯,顯示部分線上市場份額被Coles搶佔,後者憑藉其與Ocado合作的自動化配送中心,推動網上銷售加速發展。
此外,季度內昆士蘭及新南威爾士北部遭遇嚴重降雨,造成庫存損失增加、運輸成本上升及Hervey Bay分店受損,估計額外成本介乎2000萬至2500萬澳元。
記者評論及深入分析
Woolworths此次業績突顯出澳洲零售市場在通脹放緩與消費者支出趨於謹慎的雙重壓力下,仍能透過靈活的價格策略和電商渠道持續吸引顧客。降價雖然短期內壓縮利潤空間,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保持客源和銷量的增長更為關鍵。特別是Woolworths面對供應鏈罷工帶來的挑戰後迅速回彈,顯示其運營管理和市場應變能力強。
不過,電子商務增長放緩值得關注,Coles利用自動化配送技術正快速搶佔市場份額,這提醒Woolworths必須加快數字轉型和物流創新,否則可能在未來的線上零售競爭中處於劣勢。
此外,極端天氣對供應鏈和營運的影響也暴露出零售業的脆弱性和風險,未來需加強風險管理和災害應對能力。
總括而言,Woolworths的策略雖然短期內有效,但長遠仍需平衡價格競爭與盈利能力,並加強科技投資才能保持市場領先地位。這場「降價保客」的博弈,反映出零售業在新經濟環境下的變革與挑戰。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