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潘潔明新作《The Parts We Give》融合電子流行與歌劇探討中澳家族情感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立即升級 🔗

悉尼作曲家Christine Pan:用音樂拆解身份、家庭與不完美——《The Parts We Give》混合電子流行、歌劇與遊戲,探索亞裔澳洲家庭的愛與掙扎

對於居於悉尼的作曲家Christine Pan來說,音樂遠遠不止是聲音的組合。對她而言,音樂是記憶,是密碼,是身份、傳承、探索,甚至是一種抗爭。

在6月27至28日,Christine Pan將帶來全新作品《The Parts We Give》,這是一部融合前衛電子流行、歌劇、歌曲組、電子遊戲與真實生活經歷的混合型作品,從兄妹的視角,深入剖析亞裔澳洲家庭中關於期望、獨立與責任的複雜情感與矛盾。

Christine Pan

來自自身經歷的靈感,誠實直面家庭愛的複雜

Pan向《Limelight》表示,《The Parts We Give》雖非自傳式,但情感上極其誠實。「最初只是一個小小的想法,想探討華裔澳洲家庭裡愛的細微差異。那時是2023年,我剛開始和家人展開這些對話。」

正因這些對話,Pan開始深入研究:「我去了Chatswood、Eastwood、Parramatta的圖書館,翻閱了大量檔案資料。我發現澳洲華人社群在集體層面上經歷著相似的事情,例如互惠、榮譽等價值觀一再出現。然後我又訪問了幾位澳洲華人朋友,發現大家的經歷其實差異很大,取決於他們在哪裡成長、有幾多兄弟姊妹、何時移民澳洲。」

Pan將這些觀察轉化成故事中的兄妹角色Didi和Jiejie(由男高音Wesley Yu及女高音Megan Kim飾演):「他們未必能代表所有澳洲華人的經歷,但《The Parts We Give》會深入拆解當中的細節。」

Christine Pan

打破界限:音樂、遊戲與身份探索的交錯

Pan是獲獎無數的作曲家,其作品曾被WASO、MSO、Ensemble Offspring、Goldner Quartet、Orchestra Victoria、ABC Classic、ANAM、Tenth Muse Initiative及Vivid Sydney等演出。她對跨界創作早已駕輕就熟,亦曾參與多個劇場製作,憑《Moon Rabbit Rising》獲得悉尼劇場獨立製作最佳音效及作曲獎。

但今次《The Parts We Give》不僅打破音樂傳統,更跨越類型、現場與虛擬的界限。Pan解釋,這次更有一個獨特的搭配作品——與Fable Arts合作開發的免費線上互動遊戲,玩家可以進入Didi和Jiejie的家中,從他們的角度體驗世界。玩家可選擇扮演不同角色,完成「Baba」和「Mama」的任務,發現兩兄妹在同一個家庭下,感受竟然大相逕庭。

Didi在遊戲簡介中是「家中細佬,愛惡作劇、電子遊戲和Nerf槍大戰」;Jiejie則是「驕傲又堅毅,渴望證明自己……她的座右銘是『努力工作,更要盡情玩樂!』」

用Hyperpop揭示真實與脆弱,挑戰完美主義

雖然Pan本身接受過古典訓練,但她今次選擇了極具科技感、充滿「故障美學」的hyperpop作為主要聲音語言。這種音樂風格的扭曲人聲、數碼失真與高速能量,正正吻合她想表達的主題。

「Hyperpop就像將流行音樂『翻轉內裡』,將一切誇大、移調人聲……它以人工感來揭示真相。這種毫不掩飾的怪誕與情感,讓人感到自由。最有力的是,混亂之下,往往藏著深層的脆弱。它很酷兒、很故障、很自覺。」

Pan補充,hyperpop的「不完美」對她而言很有挑戰性:「古典音樂訓練教我們追求完美,但人並不完美。對我來說,拆解這種完美主義很重要——因為它深植於移民家庭的經驗。我們總覺得要比其他人更努力去證明自己,才有同等的薪酬、機會和認可。」

Wesley Yu和Megan Kim演出The Parts We Give

歌集結合電子與人性,碎片拼湊更完整的故事

儘管追求創新,Pan的古典底蘊仍然貫穿全作:「提到『歌曲組』,就不得不提舒伯特。他用一系列有獨立身份的歌曲,講述情感或詩意的旅程,每首歌都是一個小片段,但合起來拼湊出更完整的畫面。結合hyperpop,我可以創造一個數碼與人性並存的聲音世界。」

Pan認為歌曲組讓人可以在碎片中生活:「這種形式很適合既個人又帶點超現實的作品。」

現時,Blush Opera會在Darlinghurst的Brand X空間推出這部作品的「測試版」,Pan希望日後能讓《The Parts We Give》持續發展。她坦言:「這個項目真的很巨大,我要製作音軌、樂譜,確保歌手有足夠準備……現場還會有鋼琴演出。由一開始只是想探索自己生活,最終變成一場更大的對話。」

「我希望TPWG能成為長遠計劃,隨著我和觀眾一同成長。作為藝術家,最重要是不要將TPWG限制於一種形式。無論是歌曲組、遊戲、歌劇或其他形式,觀眾都可以持續拆解Jiejie和Didi的世界,揭示更多真相和觀點。」

編輯評論:從身份碎片到文化對話——《The Parts We Give》的啟示

Christine Pan的《The Parts We Give》不僅是一次音樂上的跨界實驗,更是一次深刻的身份與文化自省。香港觀眾如果細味,會發現這種「拆解家庭、身份與期望」的張力,其實與我們本地社會的家庭關係、移民經歷和文化衝突何其相似。Pan選擇用hyperpop這種「不完美」的聲音語言,正正反映出現代年輕一代對於傳統價值觀的反思與挑戰——我們真的需要一直完美、一直證明自己嗎?還是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甚至將之化為藝術的力量?

更有趣的是,她透過遊戲這種互動媒介,讓觀眾成為故事的一部分,主動體驗角色的抉擇與掙扎。這種「沉浸式」的敘事方式,為音樂劇場帶來新可能,也讓觀眾在遊戲與現場之間,不斷反思自己的家庭經歷與身份認同。

在全球化與多元文化日益碰撞的今天,《The Parts We Give》提醒我們:每個家庭的故事雖然獨特,但背後的情感與掙扎卻是共通的。藝術的力量,正正在於它能夠讓我們看見彼此的不同,亦學會理解和包容。香港的觀眾,不妨思考:我們自己,又願意如何拆解與重構屬於自己的「The Parts We Give」?

✈️ Trip.com「內地快閃」機票+酒店半價

【每週二 10 AM】 立即領取 半價優惠代碼
最高減 HK$500,CP 值極高,先到先得!

立即搶優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