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士尼新片《Thunderbolts》將測試中國觀眾對荷里活大片的胃口
上海報導——新上映的迪士尼電影《Thunderbolts》將於本週三在中國各大影院公映,成為自中美新一輪貿易戰爆發以來,首部在中國院線上映的美國電影。這部屬於漫威系列的超級英雄電影,早於中美互相加徵關稅前已獲中國審批,因此成功避過了中國本月針對美國電影的限制措施。
《Thunderbolts》講述一群非傳統反英雄聯手對抗超級反派的故事。儘管2024年中國上映了42部美國影片,但中國觀眾對荷里活電影的興趣已逐漸減弱。2025年迄今為止上映的美國電影包括《白雪公主》(票房約900萬元人民幣)和《美國隊長:勇敢新世界》(票房約1.04億元人民幣),相比之下,國產動畫電影《哪吒2》在本土市場已創下超過70億元人民幣的票房佳績。
一位經常看戲的北京市民潘磊表示:「我已經很難記得上一次看美國電影是什麼時候了……應該是四年前的《沙丘》吧。」49歲的潘先生認為,像漫威電影這類荷里活大片近20年來一直是主流,但其創新性和視覺效果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他懷念過去能在影院欣賞《鐵達尼號》、《終極追殺令》、《真實的謊言》和《鋼鐵俠》等經典荷里活電影的日子,但他也坦言:「年輕一代對荷里活電影的感覺,已經不像我們這一代那樣熱衷。」
過去十年,中國本土電影因結合本土明星和中國故事題材,快速崛起並取代了荷里活電影在中國票房的主導地位。自2015年起,中國電影每年都在本地票房榜首,而外國電影登頂的情況越來越少。分析人士指出,即使沒有新一輪貿易戰及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升溫,荷里活電影也難以重奪過去在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
南加州大學政治學教授Stanley Rosen表示:「中國將繼續主導本土市場。中國從荷里活學到很多經驗,比如與夢工廠在上海的合作,現在已經不再需要依賴荷里活大片。」他補充說:「去年只有兩部荷里活電影在中國票房突破1億美元,今年也不太可能有。」
(匯率參考:1美元約兌7.2645人民幣)
—
編輯評論:荷里活電影在中國市場的黃金時代是否已經結束?
這篇報導揭示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深刻變化,與中美貿易戰和地緣政治緊張只是表面的推手,更核心的是中國電影工業的成熟和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潘磊的感受反映了不少中國中年觀眾的心聲:荷里活大片曾經是視覺和娛樂的代名詞,但隨著中國本土電影質量和題材的提升,國產電影更能引起共鳴,尤其是講述中國故事和價值觀的作品。
從市場數據看,中國電影票房冠軍從來不乏國產電影的身影,這不僅是觀眾偏好的變化,更是文化自主權的一種體現。荷里活電影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不再像以往那般無可撼動,這對於全球電影產業格局是個重要信號。
此外,Stanley Rosen教授的觀點點出了中國影視產業的戰略轉型:從學習荷里活技術和故事敘述,到如今具備自主研發和全球輸出的能力,這種轉變意味著中國不再是荷里活的單純市場,而是競爭者甚至引領者之一。
對香港觀眾而言,這也許預示著未來更多高質素的本地及大中華區電影將出現,填補荷里活大片在文化認同和故事深度上的空白。作為媒體人,我們應持續關注中國電影產業的動態,並深入探討這種文化轉型如何影響亞洲乃至全球的娛樂格局。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