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午後急跌逾百點 美團、理想跌約3% 蜜雪跌6.5% 晶泰大成交升13%
市場正觀望中美貿易談判的最新進展,美股道指期貨一度升96點或0.2%。港股早段承接前一日升勢,恒指半日升79點或0.3%,報24,261點,徘徊於逾兩個半月高位。不過午後突然急跌,最多跌151點,最低見24,030點,最新報24,077點,跌104點或0.4%,成交額達1,543.19億元。主要科技股和新經濟股領跌,美團-W(03690.HK)、理想-W各跌約3%,蜜雪冰城挫6.5%,而晶泰科技成交大增,股價升13%。
中銀國際公布「南向資金」今年活躍交易股份名單 阿里巴巴獲淨買入逾930億港元
中銀國際發表報告,列出截至6月3日,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活躍交易的股份名單。阿里巴巴-W(09988.HK)成交總額約6,773億元港元,淨買入金額達931.12億元港元,位列活躍股份之列。騰訊(00700.HK)成交總額達7,793.7億元,淨買入361.98億元。美團-W(03690.HK)等股份亦名列其中,顯示南向資金對這些中資互聯網巨頭持續保持高度關注。
高盛發布中資互聯網股未來兩年市盈率及盈利增長預測
高盛最新報告顯示,中資互聯網股今年及明年市盈率預測,以及2024至2026年每股盈利增長預測。騰訊音樂(01698.HK)今年市盈率約22倍,明年降至19倍,盈利增長預測10%;京東健康(06618.HK)今年市盈率25倍,明年21倍,盈利增長預測14%;網易(09999.HK)今年15倍,明年14倍,盈利增長7%;小米(01810.HK)等亦在分析範圍內。這些數據為投資者提供了評估中資互聯網股估值和成長潛力的參考。
瑞銀調低阿里健康評級至「沽售」 指盈利增長潛力下滑
瑞銀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阿里健康(00241.HK)盈利增長潛力下降,原因包括自營業務銷售增長放緩、宏觀經濟壓力加劇市場競爭,以及線上銷售滲透率已較高,難以支撐現有估值。瑞銀因此將阿里健康評級由「中性」下調至「沽售」,預計2025至2028年收入及經調整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將僅達高個位數至低雙位數百分比。管理層則傾向持續推動自營業務改善及提升營銷效率。
阿里健康2025財年調整後淨利19.5億元 同比增長35.6%
阿里健康(00241.HK)公布2025財年業績,經調整後淨利達19.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6%。儘管業績亮麗,該股曾一度跌逾4%,反映市場對其未來增長前景仍抱謹慎態度。
—
評論與觀察:
從以上多篇報道可以看出,阿里健康及其所屬的中資互聯網股在港股市場仍是資金聚焦的熱點,但市場情緒出現分歧。南向資金持續淨買入阿里巴巴等巨頭,顯示長線資金對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信心尚存。然而,瑞銀調降阿里健康評級至「沽售」,反映出對該公司短期盈利增長潛力的擔憂,特別是自營業務增長放緩和激烈的市場競爭。這顯示投資者需警惕行業競爭加劇及宏觀經濟不確定因素對企業盈利的壓力。
此外,阿里健康雖然公佈了不錯的盈利增長,但股價反應卻偏負面,反映市場對其未來增長可持續性的疑慮。這或許與行業整體的估值調整有關,投資者更關注長期盈利質量和增長結構,而非單一財年數據。
高盛的盈利預測則為市場提供了較為樂觀的中長期展望,尤其是京東健康等企業仍具較高盈利增長潛力。這提示投資人可以從行業龍頭中尋找具備穩健增長能力的標的,但同時要留意估值水平和宏觀環境變化。
總括而言,阿里健康和中資互聯網股正處於轉型和調整期,市場對其營運策略、競爭格局以及宏觀經濟影響保持高度敏感。對投資者來說,理解企業盈利模式的變化和行業趨勢,並結合估值合理性,是把握投資機會的關鍵。未來,阿里健康如何有效應對市場競爭壓力、提升盈利質量,將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