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渣打銀行第一季度稅前利潤升10% 財富管理及投資銀行表現強勁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PLC)於週五公布,截至3月31日止第一季度稅前利潤按年增長10%,達到21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期,主要受惠於財富管理及投資銀行業務的強勁表現,儘管信貸減值成本上升及關稅不確定性帶來挑戰。
這家總部設於倫敦、專注亞洲市場的銀行,第一季度稅前利潤較去年同期的19.1億美元增加,並高出券商Jefferies預測的10%。渣打銀行在香港上市的股份於當地時間早上7:35升1.5%。
該行營運收入增長7%,達54億美元,其中財富解決方案收入飆升28%,全球銀行業務收入增長17%。淨利息收入上升7%至28億美元,淨利息差則改善至2.12%。
不過,信貸減值費用增加24%,達到2.19億美元。公司指出,非線性費用上升2300萬美元,反映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及關稅不確定性提升的風險。
渣打銀行行政總裁比爾·溫特斯(Bill Winters)強調關稅風險,表示:「貿易關稅的隨後徵收增加了全球經濟及地緣政治的複雜性,我們會持續關注外部環境。」
該行維持2025至2026年的指引,目標年收入增長5至7%,並希望2026年有形股本回報率(RoTE)接近13%。
Jefferies分析師認為,維持指引表明渣打第二季度開局良好。首席分析師Joseph Dickerson表示:「我們仍認為目前的關稅不確定性最終是增長問題,而非信貸問題。」
—
評論與啟示
渣打銀行在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風險的情況下,仍能保持穩健增長,反映其業務結構多元且具彈性。尤其是財富管理和投資銀行業務的強勁表現,顯示出該行成功抓住亞洲富裕階層資產增長和企業融資需求的機遇。
然而,信貸減值費用的上升提醒我們,全球貿易緊張和政策波動仍是銀行業不可忽視的風險因素。比爾·溫特斯提及的關稅問題,不僅影響宏觀經濟,也可能在未來限制銀行的信貸擴張和盈利空間。
對香港及亞洲投資者來說,渣打銀行作為連接亞洲與全球市場的橋樑,其業績表現值得關注。但同時也要警惕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尤其是中美貿易關係的發展。未來投資者應密切追蹤該行如何在不確定環境下調整策略,保持盈利增長與風險控制的平衡。
總括而言,渣打銀行的最新業績反映出其在亞洲市場的競爭優勢,但全球經濟與政策風險仍不可輕視。這提醒投資者,選擇銀行股時不僅要看短期業績,更要評估其長遠的風險管理和市場適應力。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