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渣打銀行首季盈利增長10% 財富及市場業務強勁抵銷利率收入收窄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於週五公布首季業績,盈利較去年同期上升10%,主要受惠於財富管理、市場及其他費用收入業務表現強勁,抵銷了利率收入縮減的影響。不過,與同業匯豐銀行(HSBC)一樣,渣打亦警告貿易關稅上升將對信貸質素構成壓力。
這家以亞洲、非洲及中東市場為主的銀行,第一季度稅前利潤達2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9.1億美元增長,亦高於銀行彙總分析師預測平均的19.05億美元。
行政總裁比爾·溫特斯(Bill Winters)在業績公告中表示:「貿易關稅的隨後實施增加了全球經濟及地緣政治的複雜性,我們將密切留意外部環境的變化。」
銀行報告首季信貸減值為2.1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4%,反映貿易緊張局勢對信貸質素帶來壓力。信貸成本增加2300萬美元,銀行解釋是因為「全球貿易及地緣政治緊張情況的概率權重提升,反映貿易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加劇」。
渣打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於業績公布後一度上升3.3%,觸及五週高位,跑贏同期恒生指數1.7%的升幅。
渣打對關稅的憂慮與匯豐相似,後者本週早些時候公布首季盈利下跌25%,雖然仍超出預期,但預計由於貿易緊張,貸款需求及信貸質素將惡化。
銀行研究機構Tabbush Report創辦人丹尼爾·塔布什(Daniel Tabbush)指出,渣打在香港市場面臨信貸成本大幅上升的風險。「香港的信貸成本現佔集團總信貸成本超過40%,但相關貸款僅佔集團總貸款的25%。」
今年首季,渣打淨利息收入按固定匯率計算較上一季度下跌5%。銀行對於這項備受關注的業績指標,基於當前利率環境及經濟形勢,前景持謹慎態度。
這家總部設於倫敦的銀行,非利息收入業務表現強勁,財富管理部門收入首季增長28%,全球銀行及全球市場部門分別上升17%及14%。
傑富瑞分析師在客戶報告中表示,業績顯示銀行財富業務「顯著強勁」,並認為「目前關稅的不確定性歸根結底是增長問題,而非信貸問題」。
渣打週五未有宣布新的股份回購或派息計劃。
—
評論與啟示
渣打銀行今次業績反映出在全球經濟與地政政治風險加劇的背景下,銀行業務正面臨多重挑戰與機遇。利率收入的收窄顯示傳統貸款業務受壓,但財富管理和市場業務的強勁增長,則突顯出銀行多元化收入結構的重要性。這亦反映出亞洲及新興市場的財富增長潛力,成為銀行增長的新引擎。
另一方面,信貸成本在香港市場的快速上升值得關注,尤其是當這部分貸款佔比相對較低,卻貢獻了過高比例的信貸減值,顯示該地區經濟或產業面臨較大壓力。這種情況提醒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需密切監察地區風險,尤其在全球貿易緊張和關稅增加的大環境下,信用風險不容忽視。
此外,CEO提到的「貿易關稅增添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是當前銀行業普遍面對的問題,這不僅影響信貸質素,也可能影響未來貸款需求及整體經濟增長。銀行如何在保持風險管理嚴謹的同時,抓緊財富管理等非利息收入的增長機遇,將是未來競爭的關鍵。
總結來說,渣打銀行的首季業績既展現了其在多元業務上的韌性,也透露出宏觀經濟環境的隱憂。投資者應關注其未來在風險控制與業務增長間的平衡策略,這將決定其能否持續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保持競爭力。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