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bes Daily:美國消費信心低迷下,消費者依然繼續花錢
近期美國消費者信心受關稅不確定性及股市波動影響,自去年12月以來大跌超過三成。不過,這並未令美國人停止消費。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三月數據,大部分零售行業錄得增長,當中汽車經銷商升幅最大,達9.2%,主要因消費者趕在新關稅生效前搶購汽車。美國人亦花更多錢買傢俬,甚至外出用膳,消費力表現反常地強勁。
Bankrate資深行業分析師Ted Rossman向《Forbes》表示:「或許現實並沒有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咁悲觀。過去幾年,即使面對財務憂慮與挑戰,美國人依然持續消費。」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警告:關稅或推高通脹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周三重申對特朗普關稅措施的警告,表示這些措施「極有可能令通脹短暫上升」。他同時提到,目前減息之路有挑戰,聯儲局會等待「更多明確訊號」才行動。特朗普則在Truth Social發文回應,稱「鮑威爾的解僱越快越好!」
同日,一位聯邦法官裁定,特朗普政府上月將移民遣返薩爾瓦多,違反法庭禁令,極可能構成刑事藐視法庭。法官會給予政府機會「清除藐視」,預計需將被遣返移民帶回,否則將追究違令責任並移交檢控。
商業與財經:Tesla加州銷量大跌、Nvidia受中美貿易戰拖累
Tesla於加州上季銷量按年下跌15%,首次市佔率跌穿50%。這與全球首季跌幅13%相若,但加州同期整體電動車銷量卻升7.3%,反映Tesla競爭力受壓。
AI巨頭Nvidia則因芯片出口限制,預計第二季損失達55億美元,但華爾街分析師認為情況遠未至災難。Bernstein分析師Stacy Rasgon指出,中國去年只佔Nvidia收入最少份額。UBS分析師Timothy Arcuri則認為,Nvidia或藉此向白宮施壓,爭取放寬其他AI監管。
財富與創業:AI女創業家成最年輕自製女富豪、馬斯克私生活再受關注
2016年,未完成大學學業的Lucy Guo與Alexandr Wang共同創立AI公司Scale AI。兩年後她離開公司,但保留大部分股份。隨著公司最新估值達250億美元,現年30歲的Guo成為全球最年輕自製女億萬富豪,超越Taylor Swift。
馬斯克的生育觀眾所周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他與四位女性育有14名已知子女。當中一位是26歲的保守派網紅Ashley St. Clair。她透露,馬斯克極重視私隱,曾開價1500萬美元及每月10萬美元至子女21歲為止,要求她保密親子關係,但她拒絕。
科技創新:DeepSeek被指威脅美國國安
美國國會兩黨小組周三發表報告,指控中國AI初創DeepSeek對美國國安構成「深遠威脅」,指其為中國政府收集用戶數據。報告引述OpenAI證供,指DeepSeek很可能用「非法手法」訓練AI模型,並「繞過安全防線」以低成本加快發展。
金錢與政治:加州率先控告特朗普關稅
加州成為首個就特朗普關稅措施提出法律挑戰的州份,指控特朗普非法徵收關稅,對加州經濟造成「即時且無法挽回的損害」。據《紐約時報》,加州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也是全美最大進口州。
另外,美國司法部長Pam Bondi宣布,因緬因州拒絕遵守特朗普禁止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女子賽事的行政命令,司法部將入稟控告該州,並威脅削減聯邦資助。此事源於特朗普與緬因州長Janet Mills早前的公開爭拗。
潮流與解構:西雅圖斑馬線被黑,模仿貝索斯聲音
西雅圖市民周三過馬路時,會聽到斑馬線語音變成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的聲音:「請唔好向富人徵稅,否則其他億萬富翁都會搬去佛羅里達。」這個惡搞音頻暗諷貝索斯遷居佛州避稅,估計節省10億美元。類似事件本周亦發生於加州,當地斑馬線模仿馬斯克及朱克伯格聲音。
今日專題:中小企老闆讀MBA反而蝕底?
25年前,Alan Pentz辭去參議院職員工作,花兩年時間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取得MBA,之後創辦政府顧問公司Corner Alliance,年收入達3500萬美元,後來又創立The Owner Institute,專為中小企老闆提供培訓。
現在,52歲的Pentz給未來創業者的忠告是:「唔好浪費時間讀MBA。」他認為,最好的商業教育來自實戰經驗。校友Liz Picarazzi亦認同,她創辦的CITIBIN(生產防鼠戶外垃圾桶,現於紐約、芝加哥及費城可見),表示課堂知識對創業幫助不大,但MBA卻助她獲得企業職位,間接開展創業路。
LinkedIn上有關MBA是否值得討論不休。一般認為,若目標是晉身大企業高層或成為頂尖顧問,MBA有用;但如目標是創業或收購中小企,則未必合適。
美國商學院學費平均每年4.67萬美元,名校更高達7萬美元,加上兩年失去工作收入,總成本可逼近30萬美元。Pentz更指,當你持名牌MBA出來收購生意,賣家可能會「抬高價錢」。
為何重要?《Forbes》記者Brandon Kochkodin指:「MBA好貴,除咗學費,仲有放棄兩年收入嘅機會成本。對於想創業嘅人,回報未必明顯……MBA成為唔知自己想點嘅人既選擇,但如果目標係中小企,可能係最唔需要嘅一樣,除非你入讀專為創業而設嘅課程。」
數據與評論:聯合航空預測兩個經濟情景
聯合航空本周罕有地向投資者提供兩套經濟預測,反映經濟不確定及需求疲弱令航空業大受衝擊:
– 11.5至13.5美元:假如經濟穩定,今年每股盈利預測
– 7至9美元:如遇上經濟衰退,每股盈利預測
– 「今年完全無法有信心預測」:聯合航空於證券文件內的解釋
策略與成功:自動化令生意可持續擴張
對不少中小企老闆而言,成功的第一個信號是工作量爆炸,所有決策都要親自處理,感覺公司反而「管住你」。設立自動化系統(如客戶接待、潛在客戶開發、團隊培訓)有助打破這個惡性循環,騰出時間處理更重要事務。
影片推介
厭倦Ticketmaster?這位創業家正將權力還給活動主辦方,並成功融資6500萬美元。
趣味小測驗
科學家首次拍攝到深海神秘生物的活體影像,這隻幼體於水下2000呎被潛水器發現。你估係邊種動物?
A. 巨型等足類
B. 巨型魷魚
C. 格陵蘭鯊
D. 玻璃章魚
編輯評論:消費、創新與教育——美國現實的三重諷刺
今期Forbes Daily最令人深思的,莫過於消費者信心低迷下的「消費不跌反升」。這反映美國人或許已習慣經濟不確定,消費成為一種對抗焦慮的本能。這種現象對香港有啟示——在經濟下行時,市民是否會選擇「及時行樂」?還是會更加節制?這涉及文化、社會保障與心理安全感的差異。
科技方面,Nvidia與DeepSeek事件再次顯示美中科技冷戰的持續升級。美國對中國AI公司指控嚴重,反映科技發展已深度牽涉國安。香港科技企業若要參與全球AI競賽,必須面對數據主權、監管與國際信任三重壓力。
最有趣的是MBA話題。美國中小企老闆普遍認為MBA不值,甚至可能成為「負資產」。這與香港社會長期崇尚學歷、證書的文化大相徑庭。當全球創業生態強調實戰經驗與創新思維,香港年輕人是否太過依賴「紙上功夫」?未來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在教育與創業之間找到更靈活的路徑。
最後,斑馬線語音惡搞、馬斯克私生活等新聞,提醒我們科技與名人文化已深度滲透日常生活,甚至成為社會批判與幽默的載體。這種現象在香港亦愈來愈明顯——在嚴肅中自嘲、在混亂中尋找秩序,或許正是現代社會的生存智慧。
總結來說,這一份Forbes Daily不僅是美國現況的縮影,更是全球化、創新與社會心理變遷的生動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