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消費者每年花逾1.5萬億美元購買包裝食品、飲品及家居必需品 沃爾瑪及好市多成最大贏家
根據投資研究機構Bernstein的分析,美國消費者每年在包裝食品、飲品及家居生活必需品的支出超過1.5萬億美元,而大型零售商如沃爾瑪(Walmart)和好市多(Costco)正成為這個龐大市場中的最大受惠者。
製造商與零售商權力持續轉移 大型零售商優勢明顯
Bernstein指出,消費品市場中製造商與零售商之間的權力平衡正逐漸傾向大型零售商。雖然原材料供應商及物流業者約佔40%的市場份額,但剩下60%則由製造商(約35%)及零售商(約25%)分食。值得注意的是,零售商的市場份額在過去15年間由約34%提升至38%,這一變化主要來自於規模優勢、供應商議價能力加強,以及自家品牌(Private Label)的興起。
尤其是大賣場及倉儲式會員店,憑藉規模優勢取得更優惠的採購價格,並將部分成本節省轉嫁給消費者。Bernstein估計,同樣的消費品籃子在會員店及大賣場的價格比其他零售渠道便宜3%至27%。
沃爾瑪及好市多具備持續擴大市場份額的競爭力
在Bernstein的研究報告中,沃爾瑪和好市多被認為是最有能力繼續擴大市場份額的零售商,原因在於他們強大的議價能力及價格領導地位。
反觀食品製造商,尤其是加工食品類別,面臨毛利率壓力及定價權下降的挑戰。消費品公司正承受零售商整合、消費者健康意識轉變、新興競爭品牌崛起,以及數碼化衝擊等多重壓力。
大型食品品牌更特別困難,因為他們不但要與自家品牌競爭,還要面對以健康及生活品質為訴求的新興品牌搶佔市場份額。
—
編輯觀點:這份報告揭示了一個長期且深刻的市場力量轉移趨勢:零售商正逐步掌握更多主導權,而食品製造商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不僅是規模經濟的勝利,更反映出消費者購物習慣與價值觀的變化。大型零售商透過自家品牌和價格戰略,成功吸引價格敏感型消費者,這對傳統品牌帶來巨大壓力。
對香港市場來說,這種趨勢同樣值得關注。隨著消費者對價格與健康意識提升,零售商如何利用其規模優勢及供應鏈管理來爭取更大市場份額,將成為行業競爭的關鍵。而傳統製造商則需重新思考品牌策略,可能需要加快創新步伐,或尋求與零售商更緊密的合作,以維持競爭力。
此外,數碼化的影響不能忽視。電商平台和數據分析工具的興起,為零售商提供更精準的市場洞察和客戶管理能力,這將進一步鞏固他們的市場地位。對消費者而言,這種競爭帶來的價格優惠固然是好消息,但也要警惕過度依賴少數大型零售商可能帶來的市場壟斷風險。
總括而言,未來的零售市場將更加依賴規模、數據及品牌策略的協同發展,而這正是沃爾瑪和好市多等巨頭持續領先的原因。對投資者及業界人士來說,理解這股力量轉移的本質,有助於在競爭激烈的消費品市場中找到新的機遇與挑戰。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